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今昔贾鲁河
女儿的理想
记忆碎片
流光溢彩(摄影) 吴建国
《唐名家行草书字典》
雨愁
山间泉(国画) 温剑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我回答说,这种病是她生大气后引发了食管下段的括约肌痉挛而不能松弛所造成的。食管是连接咽部和胃之间的一个肌性管道,食管还有两组括约肌,位于上部的,叫食管上括约肌;位于下端贲门的,叫食管下括约肌。这两处括约肌在不进饮食的情况下自动收缩,把食道关闭,既可以阻止外部空气进入胃中,又可以阻止胃中的内容物返流入食管。在进食和喝水的时候,上括约肌先松弛打开,使饮食物进入食道,随后上括约肌关闭,下括约肌打开,使饮食物进入胃中。人生气或其他负向情绪过激后,会导致神经调节功能失调,于是食管下段的括约肌在进饮食的时候,本该松弛打开,却因痉挛而打不开,饮食物咽下就受阻了,或者咽不到胃中就又反流上来,所以称为“贲门失弛缓症”,中医笼统地叫“噎嗝”。

至于能不能除根,经常有人问我同样的问题,我常常回答:“这个问题不应当问我,而应当问你自己。”我反问她:“难道你就不知道你的病根是什么吗?第一次发病是因为生气,第二次发病还是因为生气。这就是病根呀!这都是生气惹的祸呀,生气就是百病之源。能不能除掉这个根,就看你今后能不能不生气,能不能养心静心,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负性情绪呀!”

这就是我强调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要心药医”的用意。如果不能调整心态、控制情绪,尤其是控制负性情绪,这病很可能还会再度复发。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很经典的话:“生气是拿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你已经惩罚过自己两次了,难道还不能吸取教训吗?她连连点头。

其实,生气与发怒是同一类的情绪。在丹尼尔·格尔曼的《情商》中,就把生气、气愤、义愤与愤怒、狂怒、暴怒、激怒、恼怒、易怒、怨恨、刻薄、敌意等归属为一类,愤怒最极端的表现就是病态的仇恨和暴力。

另外我发现,伴随着吞咽困难,她还有明显的焦虑、郁闷,心烦、急躁和失眠。于是我针对她的具体情况,开了舒肝和胃、定志安神的中药。她服用一个来月就基本痊愈了。当然这次能较快痊愈,也和她已经意识到这个病与生气郁怒密切关联,从而真正重视了调控情绪有关。

贲门失弛缓症本来是一个很少见的病症,不知道为什么,自从那个女士第二次来过之后,接二连三来了十来个同样病症的病人。

丈夫背信弃义,妻子饮食俱废

这是两年前的一天,来就诊的是一位标准的美女,一米七的个头,俊俏的面庞,苗条的身材。但她漂亮的大眼睛里透出的却是忧郁、怨恨和疑惑的眼神。脉搏细弦而数,脉细,提示气血不足,脉道失充;弦是血管壁紧张度高,像是琴弦那样绷得很紧,提示有肝气郁结、心情郁闷。脉数就是脉搏跳得快,或者提示病人看病时有点紧张,或者提示病人体内有热。判断是紧张还是有热,验证一下舌象,舌尖很红,就可以知道病人体内是有郁热了。白厚而腻的舌苔几乎布满了整个舌面,这表明她代谢不畅,痰湿壅滞。

应当说,从这样的望诊、脉象和舌象,我大体就可以判断,这是一个气机郁结、痰湿阻滞、心火偏盛、神志不宁的症候。但医生看病一定要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我问她:“你怎么不舒服呀?”“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是没有食欲吗?”“有食欲,想吃,肚子也饿,就是咽不下去,经常是还没有咽到胃里,就又反上来,吐出来,有的时候,虽然没有吃东西,也会往上吐白黏液。只有在不经意的时候,能咽下去几口饭,几口水。”

“你做过钡餐透视或胃镜的检查吗?”见到这样的症状,我首先想到的是,一定要除外食道肿瘤。“都做了,没有肿瘤,医生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叫‘贲门失弛缓症’。我还睡不着觉,心烦郁闷。治了半年,体重由120 斤下降到90 斤。”

她并没有对我讲明病因,但我告诉她,这种病一般是由情绪过激、生气过度或者负向情绪持续存在引起的,用药物治疗的同时,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但她什么都没有说,拿着我开的药方就取药去了。

两周后复诊,她告诉我,症状已经有所减轻,吐的白黏液也减少许多。这次复诊,我仍然没有开口问她起病的原因,但她却像竹筒倒豆子一样,主动告诉了我起病的缘由。

她原来是某航空公司的空姐,被当地首富的儿子狂追,后来就做了富二代的妻子。靓丽的容貌,魔鬼的身材,富豪儿媳妇的身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开着保时捷跑车上下班,让很多同龄女孩儿羡慕和嫉妒。

可是好景不长,丈夫婚后不久就背叛了她,另有新欢,追她时候的山盟海誓、甜言蜜语,全都成了骗人的鬼话。面对这样的变故,她愤怒、气恼,甚至几天几夜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她甚至思考,人性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爱情的价值又是什么?世界上还有没有真爱?人和人之间还能不能相互信任?排山倒海的忧愁,剪不断,理还乱。于是就遗留下咽不下东西、睡不着觉的毛病,身体迅速垮了下来,憔悴衰弱到不能上班的地步。她不得不愤然离开那个让她伤透了心的城市,辞掉了心爱的工作,辗转来到北京看病。

我告诉她:“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药物调节虽然需要,但医学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药逍遥而人不逍遥,何能有逍遥?”此后她三个月内没有来复诊,只是托前来看病的朋友告诉我,当她明白了病由心起之后,在服药的同时,会通过各种方法调控情绪,一定能完全康复。

三个月后的一天,她突然来门诊看我,面色红润,笑容满面,就像换了一个人,我几乎认不出她来了。她高兴地告诉我,三个月来,一直服用我开的方子,病情逐渐好转,近一个月来,吃饭基本正常了,不吐白黏液了,睡觉也踏实了,胡思乱想的情绪基本没有了,体重和体力都开始增加了,这是自从得病以来从没有过的现象。

空姐问我,为什么生气、情绪不稳,对人的健康会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百病生于气,不生气就不生病

那天门诊的病人不是太多,我也正想借这个机会给在门诊实习的学生讲一讲情绪致病的常识,于是我就对空姐和学生说,中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讲:“百病生于气也。”这里的气,是指人体气的运动紊乱。中医习惯把人体气的运动叫“气机”,许多疾病的产生,和气机紊乱有关。

4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