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 上一版3 4下一版 |
|
||||||||||||||||||
|
||||||
本报记者 张 立 文/图 明朝初年,中原地区因饱受战乱之灾,几乎成为荒无人烟之地。为了发展经济,明朝政府鼓励周边人口稠密的地区向中原移民。一位樊姓男子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定居于洧水南岸,耕读传家,直至今日。如今其后代聚集地已成为新密市超化镇樊寨村。 现在的樊寨村2000多口人,大多数都姓樊,新密一带姓樊者,祖籍多是樊寨村。75岁的樊小武曾是樊家的族长,也曾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他带记者走进樊寨村古楼与百年老街,讲述樊氏家族在这里数百年的沧桑。 樊家大院的古楼为清代建筑,由五路并列的二进宅院构成,每个独院有正房、厢房、厅房、耳房、倒座房和大门构成。五个院落自成体系,又相互连通。每个院落的正房、厢房、厅房都是“一明两暗”三开间。樊小武老人说:“这些古楼是当年密县首富樊缮所建,当年樊缮拥有密县南部大部分土地,与魏文并称为超化首富。‘出了城门往南看,除了魏文数樊缮’是当时的民谣。” 正房虽然是三层楼房,但供人居住的只有中间一层,上下两层多用来存放物品。其中一处古楼至今仍有人居住,走上一米多高的台阶,就能看到三间房屋,如今看来略显局促,但在当年已是豪华建筑,能住上此楼的,只有巨富高官。 如果说,樊缮作为樊氏家族中的巨富,为家族留下了深宅大院。那么,樊恩庆为家族留下的,则是清正廉洁、为民担当的美名。樊恩庆清代末期曾在呼和浩特做官,他为官清廉,关心百姓,离任时当地百姓送他万民伞,并在呼和浩特设立生祠祭祀他。据说,他的祠堂如今仍在。后来,他辞官回乡,尽力为乡亲办善事,受人爱戴。新中国成立后,他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带头遵守政府法令,被命名为开明绅士。 生于清代嘉庆元年的樊朝瑹是樊氏家族又一名人,他自幼失语,虽然不能说话,但却对绘画有特别的偏好。他喜欢画动物,每天盯着小鸟、鱼、虫等动物看得出神,看过后就画,有时候在地上画,有时候画在石头上。20岁那年,樊哑巴迷上了画豹子,白天晚上在附近山里跟着豹子看,一次被豹子发现,差点丢了性命。就这样,樊哑巴成了远近闻名的画家,当时来找他求画的络绎不绝,他画的雁最出名,据说他能画出100只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雁。至今,他的后人樊留锁家中仍然珍藏着樊哑巴的画作。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州风物故事集》一书中,记载有他的故事。 樊家古宅紧邻的,就是樊寨村的老街。这条街两米多宽,如今看起来很不起眼。樊小武说,这条街有上百年的历史,他小的时候,这里就是附近最热闹的地方,附近买卖人经常在此摆摊设点,买卖各种生活用品,遇到重要日子,这里更是人流拥挤。 樊氏家族的祠堂,就坐落在这条街道的尽头。这座始建于清朝末年光绪九年的建筑保存完好,古色古香。樊小武说:“祠堂在‘文革’时期被用作供销社驻地,索性保存下来。”大门上的“樊氏家祠”四个大字为始建时所书。走进祠堂,两侧陈列着樊氏家族中捐助修家祠者的石碑,两棵松树分立在供奉樊氏祖先牌位的正房大门两侧。墙壁上画着《二十四孝》壁画。樊小武说:“樊家以孝传家。清代先人樊士楷卖身葬父,以真实经历再现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的一幕。”为孝之道,即不忘过去,或许,这正是樊家祖宅与祠堂保存完好的原因。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