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十大建设项目评选 市民踊跃参与推荐
郑州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达29家
坚定信心 明确目标 争先晋位
努力推进产业集聚区新跃升上台阶
新密:转型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新心态适应新常态 蹄疾步稳推医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密:转型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城乡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产业集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⑥ 都市区蓝图篇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张 立 顾 翔

大型系列

报道

13

核心提示

2012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打造“四个河南”、推进“两项建设”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委对郑州的“三大一中”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市十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郑州都市区的目标任务,谋划实施了以航空港实验区为统揽、以“三大主体”工作为主导的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调研时要求,郑州的E贸易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目标迈进,国际陆港要“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 省委书记郭庚茂指出,郑州要承担“双重”责任,一方面要承担自身发展的重任,这直接关系到郑州老百姓的福祉;另一方面还要担负起服务区域发展的责任,即实施“三大一中”战略,通过自身的发展、服务功能的完善,带动全省的发展、服务全省的发展,甚至服务更大区域的发展。

省委副书记、省长谢伏瞻要求,郑州不仅仅是郑州人的郑州,而是全省的郑州,郑州的城市形象代表着河南的整体形象,河南在全国地位的提升首先要靠郑州地位的提升来带动,郑州要担当起领头雁和尖兵先锋的角色。

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寄予厚望,近期出台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战略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郑州现代化国际商都,打造有影响力的高端核心城市,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希望通过郑州的发展,抢占制高点,带动河南走向国际化、加快现代化。

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团结拼搏、创新进取,开创了郑州都市区大刀阔斧、势如破竹的建设新局面,使郑州步入了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快车道。

为系统梳理全市上下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探索实践和成效,进一步深化对郑州都市区建设决策部署的科学性、正确性和有效性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加快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准确把握郑州都市区建设的方法路径和经验做法,为今后的发展厘清方向、坚定目标、提供指导,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和新媒体矩阵,联合郑州电台、郑州电视台等媒体,同步推出“加速推进郑州都市区建设 为‘中原更出彩’点赞”——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 开发区、县(市)区是郑州都市区建设的主战场,也是推进都市区建设的主力军。郑州都市区规划为各开发区、县(市)区做了怎样的发展定位、描绘了怎样的蓝图?三年来,各开发区、县(市)区如何推进实施这样的定位?产生了怎样的发展变化?新三年行动计划,各开发区、县(市)区如何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把发展蓝图尽快转化为美好现实?系列报道今日刊发——

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型报道之

2014年12月17日,省社科院《河南经济蓝皮书》发布全省各县市幸福指数,新密位居全省108个县(市)之首。

幸福新密何处来?

2012年以来,新密市紧扣郑州都市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引领、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建设“三大主体”工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步步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

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依靠投入。以落实省、郑州市十大民生工程和推进新密市十件实事为抓手,累计投入资金84.5亿元,实施改善办学条件、完善医疗卫生等民生工程15大类81项。

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3所、中小学7所,3所公办高中全部达到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高中教育质量跃居郑州县(市)第二位。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教科书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中医院、妇幼保健院迁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等项目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

切实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7万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1亿元。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市参加各项保险50.8万人次,累计征缴参保基金18.6亿元,发放各类保险待遇15.4亿元。

城乡一体推进新型城镇化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建立完善“六个一”工作体系(一个组织体系、一个规划体系、一个政策体系、一个行动计划、一个建设导则、一个考评体系),累计完成投资721.2亿元,全市城镇化率达到52.8%。连续荣获郑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进单位。

把中心城区作为统筹城乡、以城带乡的主体,拉大城市框架,增加城市厚度,完善城市功能。累计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68个,完成投资83.6亿元。以城区东部“溱水路—密州大道”和西部“东西大街—长乐路”为轴线,规划建设双十字景观大道。目前,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5平方公里,聚集人口逾25万。

强化交通路网的基础性先导性效应。抓住郑州都市区、航空港区发展机遇,坚持规划引领,深度谋划运作,统筹资源配置,全面提升区域路网建设水平。累计投资75.4亿元,建成和在建交通道路项目106个314.7公里。郑登快速通道新密段建成通车,省道321郑尧高速至新郑界段改造基本完工,大学路南延、国道343改建、省道323建设、县道029改造等施工进展顺利,商登高速新密段开工建设,新修改造了一批乡村道路,“六纵六横、内捷外畅、城乡一体”的路网架构基本形成。

规划建设的四个新市镇已完成投资48.5亿元,新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175个。把全市社区分为 “六种模式”(煤矿沉陷区搬迁安置、城区产业集聚区周边三公里拆迁安置、交通道路和生态廊道拆迁安置、偏远山区移民搬迁和旅游开发、产业项目带动、没有任何补偿村庄统规自建)规划建设。实施“1+25”规范化配套,每个社区都配建水、电、路、气、暖、幼儿园(小学)、卫生室、超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综合服务中心等25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

组建了7600多人的城乡环卫保洁队伍,城区和农村分别建立了“集中收集、集中转运、集中处理”和“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运行体系,干净整洁成为新密的靓丽名片。投资2800万元的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厂、投资2.5亿元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建成运行,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产业集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主导、服务业优先、现代农业为基础,大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目前该市三次产业结构为3∶64.5∶32.5。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比2010年提高9个百分点。 (下转二版)

【走基层 看郑州】

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