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十大建设项目评选 市民踊跃参与推荐
郑州新三板挂牌企业已达29家
坚定信心 明确目标 争先晋位
努力推进产业集聚区新跃升上台阶
新密:转型发展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新心态适应新常态 蹄疾步稳推医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心态适应新常态 蹄疾步稳推医改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务实医改实现精彩嬗变

闻有成 杨力勇 王建明 封 宁

编者按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中国的医改也要进入新常态。公立医院是否把以病人为中心,建立安全有效、快捷方便的运行机制,扎实改善医疗服务作为一种新常态,革故鼎新,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创造性思维,真枪真刀去改善,要看细节,更看改革措施的力度和行动。正像古语所说:“非知之难,行之惟难;非行之难,终之斯难。”

今天,进入深水区的医改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更显艰巨复杂。公立医院如何着眼于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围绕改善医疗服务目标实践,以壮士断腕的勇气下决心突破思想观念的桎梏和利益固化的藩篱,让改善医疗服务跳出纸上谈兵,坚决唾弃形式主义,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改善医疗服务的清晰思路、一招一式的踏实改善步伐,探索改善医疗服务“最大公约数”的成功实践,为改善医疗服务提供了经验。

昨今两天,本报刊发“探索改善医疗服务 谋求‘最大公约数’、“新心态适应新常态 蹄疾步稳推医改”报道,讲述他们改善医疗服务的创新性探索和实践,对整个行业的改革发展不无重要启示意义。

“公立医院不能在医改中追逐利益迷失方向。”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院长郝义彬说,如今,医改进入“深水区”,静水深流成为一种新常态。医院以新心态适应新常态,迎难而上,思路清晰,全力推进医改。

摈弃浮躁,在发展上深嵌“耐心”和“定力”

医改并非一帆风顺,甚至可以用遍布荆棘来形容。如何适应医改新常态?郝义彬说,作为一家公立医院,首先需要“新心态”,不能搞“大跃进”,不能玩“概念”,追求轰动效应,而要在医院发展上深嵌“耐心”和“定力”,冷静理性而又积极主动,不急不躁而又精准发力,方能让医改掷地有声,让医院发展惠及民生健康。

谈起中心医院这几年的发展,干部职工介绍说,1998年开始的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发端的医疗改革带来的机遇,医院没有抓住,找不准公立医院发展的定位。与此同时,其他医院发展迅猛,中心医院作为郑州市属唯一的“三甲”综合医院,综合竞争力却一步步滑落。

志在山顶的人,不会停在半山腰。

2009年11月,郝义彬出任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新掌门”。履新后,他用一年多时间,沉在清产核资、人力资源、专业体系、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和医院管理等六个方面的深入调研中,重点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规划发展步骤。

一年后,他们提出把医院建设成为“专科突出、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管理一流、省内领先的现代化区域医疗中心”,首次明确“二次创业和全面复兴”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五年发展规划”和“三步走”的战略步骤:

2010年至2011年:“强本固基,凝聚人心树形象”; 2012年至2013年:“强化内涵,全面提升建强院”;2014年至2015年:“强大规模,持续增长铸品牌”。

三个阶段,交叉运行,瞄准目标,整体有序推进。

科学的改革抉择,引领医院进入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二次创业和全面复兴”期,推动医院改革迈出关键步伐。

迈务实开拓脚印,打造郑州医疗新高地

2012年4月,在时空的坐标上,在郑州历史的年轮中,诞生了一个重要的节点——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揭牌,这是医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件,标志着医院进入了河南省优质医疗机构的行列,显著提升了医院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形象。为郑州卫生事业发展史书写出辉煌的一页,也为领唱郑州新医改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1年8月,经省卫生厅批准,医院重新获得开展心脏死亡器官捐献肝脏移植和肾脏移植资格。心血管内科被确定为郑州市2011年至2015年度重点学科。乳腺甲状腺外科、妇产科、内分泌科、皮肤科被确定为2011年~2015年度郑州市重点培育学科。重症医学科是河南省重点培育学科。医院拥有省市重点或重点培育学科6个。

近年来,医院共引进博士10 人,硕士研究生443 人,实用型副高以上人员41人。目前医院共有专业技术人员2586名,其中硕士研究生434名,正高级职称86名,副高级职称178名。在2013年省、市学(协)会换届中,医院共有省级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以上22名,市级专业委员会主委19名,副主委95名。

据统计,2013年,医院市级科研立项10项,省级立项4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4项,通过鉴定科研成果6项。

…………

医院跨越发展风生水起,穿越了医改深水区的暗礁和巨浪,用开拓务实,迎来一个崭新的郑州医疗新高地的崛起。

对此,郝义彬感慨地说,医院发展蓝图频繁转换的“交流电式”谋划,在医改蓝图上的每一处落笔,医院都怀着如履薄冰的心情、慎而又慎的态度、责重如山的觉悟。

2010年以来,医院按照五年发展规划,以崭新的理念把握机遇,抢占市场,在三个阶段中,从治理整顿年、巩固基础年到内涵提升年、效率提升年、综合提升年,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医院全面复兴。

试水城乡医联体,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2012年,探索建立的医联体作为我国新医改试验田的“苗圃”,有效加强了基层医疗力量,切中了医疗资源“头重脚轻”的弊病,对推动这一改革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郝义彬说,医联体改革要取得成功,大医院作为医联体的“头雁”,无论何时,都必须要厚德载物,充满正能量。如果德不厚,就难以承载市场的风风雨雨,德不高居高位,识不高谋大略,才不高担大任,对建立医联体而言,都是很危险的。

“郑州医联体第一步走好了,‘绿化面’才能不断扩大进而长成森林,由于这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因此,医院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掌握其内在规律,切实建设好医联体,为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做出一个公立医院的贡献。”郝义彬表示。

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科医生需求告急!记者查阅资料了解到,从西部落后地区到东部发达地区,几乎所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都缺全科医生。卫生部提供的数据显示,我国注册的全科医生仅有7.8万名。而按照《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也就是说届时将需要30万~40万名全科医生。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再一次抓住了这一巨大的前瞻性的城乡差别医疗市场,他们依托郑州大学的教学优势,凭借自己不断增强的实力,摘得了河南省认定的郑州市唯一一家全科医师培养基地的金字招牌。将担负河南省、郑州市406名全科医师培训任务。

中原大地进入隆冬时节。冬天带给人们沉静的思考,也蕴含着迈向春天的激情。在阳光与风雨中走过了一个甲子年,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为医院60荣光自豪。

如何在新医改新常态中高举薪火传承的火炬,继续创造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让人充满期待。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