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本报记者 史治国 通讯员 巴 冰 闫立衡 文/图 2015年,郑州都市区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粲然开启。过去的三年,是荥阳市豫龙镇在省市委重要决策部署的正确指引下,紧紧围绕郑州市“三年行动计划”和“三大主体”工作主战略克难攻坚、务实重干的三年,也是豫龙镇依托荥阳市产业集聚区为载体引领镇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实现荥阳市产业集聚区跨越崛起、晋位升级的三年。下一步,豫龙镇和荥阳市产业集聚区要在新常态下,主动适应、积极作为、砥砺奋进,为开创该镇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为郑州都市区建设贡献力量! 敢于突破 完善现代产业体系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经济指标节节攀高。三年以来,豫龙镇累计完成财政收入6.3亿元,仅2014年实现财政收入3.3亿元,同比增长102.4%,这一数字是2013年的2倍,是2011年的3倍之多。累计完成生产总值244.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32.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底的1.24万元增至2014年底的1.55万元,年均增长10%。在“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百强乡镇”排名中由2012年度的第8名跃升至2014年度的第3名。 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荥阳市产业集聚区与豫龙镇顺利实现班子套合,以现代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坚定清晰,投融资平台相继建立并发挥重要作用,符合主导产业的项目接连落地,经济也呈现出健康快速的增长态势。产业集聚区仅201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4亿元,增长21%;引进市外资金40亿元。全年新签约和达成合作意向项目共26个,总投资94.4亿元,其中投资45亿元的郑州南车中原经济区轨道交通造修基地及产业配套项目、投资5亿元的泉舜流控项目和投郑州亨利制冷等22个项目已签约落地,总投资达72.3亿元。其他在谈项目意向总投资45.4亿元,产业集聚区效应明显增强。目前全镇入驻企事业单位11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主导产业投资比重完成65%,以中国南车等战略性企业为龙头,以少林汽车、郑煤机、三和水工、一帆机械、长城机械、中联收获机械等优势支柱产业为支撑,以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体系已初现光彩。荥阳市产业集聚区先后荣获“河南省十快产业集聚区”、“郑州市两强产业集聚区”,受到省委省政府、郑州市委市政府隆重表彰。 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三年以来,豫龙镇一方面强化项目带动,促进现有企业转型升级,优化服务环境,促进项目建设快速推进。今年共承担的23个荥阳市重点工程项目已完成投资的60亿元,其中,恒益重工、弘亚机械等符合主导产业项目20个,中国(郑州)国际工程机械产业园项目和五洲国际工业博览城等三力型项目3个。总投资45.9亿元的中国郑州(国际)工程机械产业园一期建设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山东临工、沃尔沃两大代理品牌投入运营;总投资17亿元的河南阳光粮油饲料物流园区建设项目饲料企业已有6家主体工程完工。预计2015年底项目全部建成后,集聚区主导产业比重将达到70%。以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推进农业机械化种植水平,科学指导畜牧业,南水北调干渠两侧新建苗木花卉林果1400亩,粮食综合直补、水稻良种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惠农政策全面落实,2万人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升级改造农田机井200眼,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全镇大型连锁超市、餐饮服务业和物流企业持续繁荣,投资56亿元的清华城市综合体和投资10.5亿元的新大陆西部车城等多个服务业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郑州凯安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项目等一批标准化厂房正在加快建设,建成后可安排劳动力2000人,产业竞争力和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持续提升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全面完善规划体系。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立足新型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六项切入点,科学合理构建空间布局、完善以道路为核心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制定统筹发展、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政策,不断加强供水、供电、供气、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高标准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自2012年2月启动新型城镇化建设拆迁工作以来,全镇先后启动生态廊道建设、市域快速通道建设及棚户区改造项目涉及的拆迁村8个,总拆迁面积约200万平方米,目前翟砦、刘村、赵家庄等6个村已基本拆迁完毕,仅剩15户正在进行扫尾。村庄全部拆迁完成后,可腾出大量建设用地。 高标准推进廿铺、四村联建等8个社区建设。三年来,豫龙镇共启动石柱岗合村并城社区、赵家庄合村并城社区等8个社区建设,总建筑面积277.2万平方米,仅2014年开工建设88.1万平方米。目前槐西一期已入住350户,槐西二期22栋安置楼已完工,群众年后开始整体搬入1024套新房,预计5月份回迁完毕;石柱岗社区568套安置房主体已完工;翟砦社区16.2万平方米8栋安置楼全部开工建设,其他四村联建、碾徐等社区正在顺利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以“全域覆盖、一步到位”为目标,全面推进集聚区内“九纵九横全循环”路网框架,规划交通道路18条,总里程42.63公里。截至目前,产业集聚区累计开工建设道路14条,建成道路12条,通车总里程达30.2公里,路网框架已基本形成。同时,全面协调服务郑西高铁站房、站前广场一期工程、荥泽大道跨陇海铁路桥及京城路下穿郑西高铁工程等顺利建设,镇域承载能力显著提升。 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镇逐年加大投入力度,先后投入1280万元对毛寨、南张砦等村进行重点整治,铺设排水管道21千米,硬化村内道路11万平方米,新建垃圾中转站38座,开展“清洁家园”行动、村容村貌整治,争创郑州市级文明镇,积极建设美丽人居环境;镇政府荣获“国家卫生镇”和“省级卫生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年被评为“郑州市红旗镇”。此外,加大京襄城生态遗址公园、兴国寺生态遗址公园等四大主题工业和交通道路生态廊道绿化管护力度,不断增加绿化面积,成功创建成“河南省园林城镇”,镇政府被评为“河南省园林单位”。 务实奋进 打造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 三年以来,豫龙镇切实构建了以网格化为载体的“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建立镇、村、组三级网格,坚持“四融合”工作法,开展“六个重点领域矛盾”排查及“七个重点领域回头看”。先后建立定期会商、条块联动执法制度,推行联户代表等,促进重点领域排查问题及时解决。创新实行三项机制,即问题质询制、百分考核制、责任倒追制。以四级预警和星级评定机制为抓手,创新发展为网格长创优争先,每周评选“优、中、差”网格,并及时问责问效,三支力量充分融合。坚持明晰职责、联合执法,依法拆除违法建设,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树立槐西、毛砦等先进典型新型社区,在社区推行楼栋长、民生监督员制度,持续规范提升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为中心工作推进提供有力保障。 依托镇网格化管理平台、便民服务中心和28个二级网格便民服务站,确保失地群众再就业、农民创业扶持、改扩建中小学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目前全镇实现28个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妇女之家、村级卫生室等全覆盖,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和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源源不断地惠及于民。三年来,全镇二、三级网格长累计排查化解重点领域矛盾问题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小实事2万余条,问题办结率达到99.8%。此外,发挥网格化管理优势,加快基层民主法制建设,顺利完成村级组织换届选举,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访矛盾纠纷及安全生产等工作,优化服务,提升效能,和谐社会取得新成效,连续两年被郑州市委、市政府评为“坚持依靠群众推进工作落实”长效机制工作先进乡镇。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