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版:新郑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全民健身点赞
儿时的年味
在新郑逛吃逛吃
旅游过年成时尚
跑步也讲究科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儿时的年味

王保建

小时候最盼望的事儿就是过新年。回想起来,儿时的年味,日子虽清苦,但简单恬淡,快乐和满足装满回忆……

儿时的年味是香香甜甜腊八饭的味道。农历新年的最前哨要算是腊八饭了。母亲会提前几天就开始精心准备食材。大米、小米、玉米仁、小麦仁、黄豆、红枣、红薯还有柿饼等,都隔夜要用水浸泡了再淘洗干净。腊月初八一大早,满屋腊八饭诱人的甜香味,热腾腾的米饭色香味俱全,一家人都吃得满头大汗,眼神中洋溢着满足和幸福。吃过腊八饭,春节的脚步便一点一点近了。

儿时的年味是年集上有淡淡墨香的小画书味、酸辣丸子汤味、香味持久的炒花生味和年集那浓浓的人情味。腊八之后赶年集在老家是头等大事。吃完母亲备好的早饭,父亲就带我赶年集。集市上熙熙攘攘的热闹场面,让儿时的我很是兴奋,觉得自己见了大世面。父亲买年货时,我总会跑到画书摊前看黑白小画书。忙完年货,父亲就给我买一毛钱一碗的丸子汤驱寒。热汤里漂着葱花和丸子,酸辣可口,没吃完就通身暖和,鼻尖冒汗。母亲赶年集是一定要给我买新衣服的,再给我称上一毛钱的炒花生,用手绢包着。回家那一路上炒花生的香味,如今想起还能让人口舌生津。

儿时的年味是甜甜酥酥黏黏的灶糖味。日子一晃就是腊月二十三了,这是家家户户要祭灶的日子,也叫过小年。上学的孩子放假了,出远门的也都赶回家了,平时寂静的村里也热闹了许多。全家人一起吃灶糖是最开心的事了。甜甜酥酥黏黏的灶糖满口生香,这也许就是至今也难以忘怀的年味之一吧。

过完小年,年味就更加浓烈开来。大人们整天都忙着预备过年的物什。杀猪、杀鸡、做豆腐、炸丸子、蒸馍、做饺子馅……我们这些孩子就整天疯跑着看热闹。

儿时的年味还是饺子的味道、鞭炮的味道,是一家人相亲相守的那种感觉。对联贴好了,各色年货齐备了,年就这样不慌不忙地到了。大年三十晚上,一大家子人围着炉子边包饺子边聊天,心情比熊熊燃烧的炉火还要兴奋。没有电视机,更没有春晚,但是亲人之间这种亲切平和、相亲相守地促膝长谈,依旧是让人怀念的温馨幸福时刻。母亲拿一枚伍分硬币包进饺子里,谁要是吃到这个“福”饺子,就会有一年的好运气。为了家人都有“福”份,头一锅饺子是人人都要尝的。曾记得我的“福”最多,因为有时父亲会悄悄把“福”饺子拨进我碗里。如今父亲已故去多年,每逢春节都会想起他对我的偏爱和祝福,总会让我眼眶湿润。老话说除夕夜要是能熬到天亮,来年会行大运,称为“熬福”。兄弟姊妹几个便开始打纸牌下跳棋打发时间,父母就坐在旁边开心地看着我们玩。时间也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过去。没有钟表,司晨的公鸡一声鸣叫,新年就在一片祥和宁静的夜色中缓缓到来。哥哥带着我们摸黑出去放鞭炮,鞭炮声此起彼伏,让黑夜中静寂的村庄一下子沸腾起来,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让人兴奋的鞭炮味,这也是小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年的代表性味道。

大年初一天色才刚刚放亮,我们兄妹几个就都穿着崭新的衣服,兜里揣着父亲给的崭新的压岁钱,出去给本家的长辈们拜年。左邻右舍也都纷纷走出家门,相互致以新年的祝福。中午,家家户户都要做一大桌子好菜算是新年的团圆饭,也是对一年来辛勤劳作的犒劳和奖赏。老话说,初一这天是什么活都不能干的,连针线都动不得。大人孩子都要实实在在地乐呵一天。年初二,老人们会早早备好茶水饭菜,等着招待回家给父母长辈拜年的出嫁的女儿回门儿。初三初四也是亲戚们之间的相互走动拜年。拜年是不能晚于初五六的,俗话说“亲戚串到初五六,也没蒸馍也没肉。”过了初五,都开始忙农活了,再说食物在那时候也不容易存放过久,无论是串亲戚还是招待客人,在时间上都是不合适的。新年就这样稳稳当当地开始了。每个人都带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开始忙碌。日子也在短暂的闲散和休憩后,重新迈出急促的步伐。那个年代,春节在人们平淡艰苦的生活中泛起的涟漪,足以让每个人带着种种期盼,信心满满,不畏艰难困苦往前走。这也许就是春节的含义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