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导 读
光明乳业迁建项目:打造高附加值品牌
探秘百年李记菜刀
今日微话
又到春光灿烂时
统筹城乡共“升级”
广西壮族自治区
人大考察团到新郑考察
春季人才劳动力招聘会及元宵节群众文化展演举行
新郑市对重型货车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光明乳业迁建项目:打造高附加值品牌
3月9日,光明乳业技术人员在车间进行巡检。

本报记者 刘佳美 刘栓阳 文/图

占地面积不足百亩,员工仅有几十人,日产量可达四五百吨“莫斯利安”酸奶,年销售额预计将达25亿元……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新郑市新港产业集聚区内的光明乳业迁建项目的厂区内,亲身感受到以科技为支撑,高附加值产品背后蕴含的生机与活力。

在主车间的玻璃机房内,几名工作人员一边注视着大屏幕上的电子监控系统,一边用电脑熟练地操作着相应的指令,“在这个机房,只需要有我们的几名技术人员,就可以实现对所有生产线上的全自动操作”,项目负责人徐国良向记者介绍。

的确,在其他的生产车间内,看不到平日里大家见惯了的流水线上工人们热火朝天的忙碌场面,有的只是三两个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用电脑进行着简单的操作。

“我们公司上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是要通过技术革新,创造一个高附加值的品牌!”徐国良解释说,所谓的高附加值的含义就是投入少、产出多、污染少,但收益高。“现在我们正在对现有的15条生产线进行试运行,近期即可投产,到时候日产量能达到400到500吨,年销售额将达25亿元,这就是高附加值!”

据该产业集聚区负责招商的工作人员介绍,“光明乳业”之所以能够落地该区域,正是因为企业“高附加值”的自身定位,恰恰与该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趋势相吻合。“今后,我们集聚区将抓好产业升级,在高附加值的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上下功夫。”

从项目落地到如今即将投产,对此,徐国良的感触是“弹指一挥间”,对于集聚区工作人员的贴心服务更是给予真心“点赞”。

据了解,为让每一个招来的项目实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在推进项目建设上,新港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建立了领导项目分包责任制度和项目协调例会制度,定期召开职能部门和企业参加的项目协调推进会,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同时,推行“保姆式”服务,指定专人专岗跟踪,缩短前期手续审批时间;主管领导深入一线,从项目开工建设到竣工投产实行全程“一条龙服务”,主动靠前对接,力促项目进一步提速增效。

“有政府的保姆式服务,今年,我们准备再上9条生产线,凭借这24条生产线,我们有信心打造一个高附加值的品牌,带动集聚区内高附加值产业的热潮,为地方经济贡献更大的力量!”谈及项目的未来发展,徐国良信心满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