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拖残躯行医乡村40年
巩义启动全民阅读活动
21.8万游客逛登封
新郑免费向林农
发放19.4万株苗木
登封鹅坡武院
全国南北狮王争霸赛夺冠
新密槐花节吸引万名游客
少林寺重修荥阳洞林寺
建行为巩义发展
融资超四十亿元
新郑2014年纳税十强出炉
新密尖山着力打造郑州“西花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旅游业+城镇化+山区扶贫
新密尖山着力打造郑州“西花园”

本报记者 张 立 通讯员 张 飞

“七层带电梯,框架结构,70年房产证。”近来,新密尖山景区的沙古堆村即将入住的新社区成为村民热议话题。对于省级贫困村的多数村民,新房不仅是家里最大一笔资产,也意味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尖山位于郑州西南,常住人口6000多,是革命老区,也是省级贫困地区。贫困山区如何在扶贫开发中推进城镇化?

尖山的探索是:这里有十万棵野生杏花点缀山间,有伏羲文化遗存,是郑州市民近郊游的好去处。借助旅游开发顺势而为,以大旅游带动城镇化,将山区数千群众安置在景区内3个配套齐全的新型社区和一个伏羲古镇,帮助农民从旅游产业中赚钱,实现脱贫致富和就地城镇化。

选择尖山的投资者,看中的是旅游产业长远的回报。郑州一家房产企业3年前开始开发尖山神仙洞景区,计划投资80亿元,建设景区社区相连的旅游开发项目。新密人李松辰是尖山又一个投资者,他2013年在尖山启动五个景区建设,计划投资20亿,其中伏羲大峡谷去年末成为新密首个4A级景区。 “2016年将五个景区打包申报5A。”他说。

与投资者相比,村民们发生明显变化的是生产生活方式。

尖山村民焦忠义今年84岁高龄,耳聪目明,身子骨硬朗。两年前,他有了一份工作——景区门卫。家门口上班,每月800元工资,穷了一辈子的老人格外珍惜。与焦老汉不同,一部分尖山人选择了创业。伏羲大峡谷景区里,王桂花每天在这里摆摊,山核桃、土鸡蛋、老树根……她说:“春夏旺季,每天能卖几百块。”山上的农家酒店,需要更大一些的投资。去年夏天,尖山村村民赵国贤把自家小院改造成吃住一体的农家酒店,几个月就进账数万元。村民们纷纷效仿,不少外地打工的也回家开起农家饭店。如今,尖山上已有100多家农家餐厅,成为山村农民创业致富的主要手段。

此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密二花”种植,高山蔬菜、杂粮,散养柴鸡、土猪等现代种植养殖业,也正在尖山蓬勃兴起,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另一途径。

“强区富民,建设幸福尖山,打造郑州西花园”是尖山的发展目标。作为政府部门,尖山景区管委会党委书记李忠敏最看重的是基础设施建设。去年以来,管委会争取上级资金4500万元,完善景区道路建设。“形成东、中、西、南4个区域性的旅游环道,旅游环道与村组道路互通,彻底解决游客集中时的拥堵问题。”

为解决群众用水安全问题,管委会建成安全饮用水工程1处、坑塘水坝4个、提灌工程2处、供水管网两万多米。还完成荒山造林800亩,补植补造1000亩,新修道路两侧通道绿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