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张家界的三下锅
咏寿图 杜保平 摄影
月满说“三五”
《成吉思汗:
意志征服世界》
人生三层楼
欧阳中石书法
家训家风与修身
保健楹联看养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保健楹联看养生

马承钧

我国古代许多医学典籍,已把疾病的成因与特点用对联形式加以提炼,诸如:“燥风夹暑,寒气带湿”、“血精凝滞,疮疥漫生”、“病来发热,症出恶寒”,等等,这些源于古代的辨证施治中医理念不乏科学依据。后人还将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的养生格言写成对联:“勿使悲欢极,当令饮食均”、“行端直则无祸害,无祸害则尽天年”、“多思则神殆多念则智散,多欲则智昏多事则劳形”……它们涉及心理、饮食、行为、精神和意念等许多与健康相关的内容,确实不无道理。

唐代诗人白居易一生佳作无数,其中不少诗句上佳的养生楹联,如“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是说三伏酷暑诗人自有对付它的妙法,即“心静自然凉”也。如“仙鹤神清因骨老,鸳鸯白头为多情”,意思是神在于养、情在于节,这与中医所谓调摄精神乃长寿之本完全一致。所以过去不少人将这两句诗悬挂于室。

读书的功能古人早就心领神会了,有医林状元之誉的明代御医龚廷贤在《延年良箴》中指出“诗书悦心,山林逸兴,可以延年”;被誉为“学习型皇帝”的康熙则云:“学以养心,亦所以养身。盖杂念不起,则灵府清明,血气和平,疾莫之撄,善端油然而生,是内外交相养也。”(见《庭训格言》)有人更将这些内容精炼为“寡欲养心,读书至乐”的八字联。

享誉“诗书画三绝”的郑板桥也写过不少养生联,流传最广的是“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天水菊花茶”,寥寥数语概括了他的“养生经”:饭菜清淡、饮水天然,能助人健康长寿。清末洋务派首领、两江总督张之洞写有一联:“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为却病方。”这里的“无求”和“不饱”,大有科学根据,今天仍是举世公认的养生“秘籍”。国民党元老、大书法家于右任是长寿老人,其养生心得凝成八字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意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倘常常考虑这“八九”,必会悲观绝望,人生之旅就举步维艰了;常想“一二”,即用心去感恩、庆幸、珍惜那些如意的部分,就能化解和超越苦难与悲伤。于老还赠故友一联:“心积和平气,手成天地功”,说心平气和是祛病延年的妙方,还含有“生命在于运动”之意。

曾为卫生部顾问的中医名家岳美中,生前曾多次应邀出国为外国元首治病。岳老酷爱诗词对联,其中一联云“秋风橘井落甘露;春雨杏林别有天”,颇得叶剑英元帅青睐。

开封过去有位老中医,医术好、文墨亦佳,门前贴的一副对联“膏可吃药可吃膏药不可吃,脾能医气能医脾气岂能医?”风趣幽默中传输了中医药知识,颇得好评。历经三百年沧桑不倒的北京同仁堂药店,有两副对联,一是“滋阴玉女煎熟地,补益参君煮麦冬”;一是“品位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炮制虽繁却不可省人工”,上句道出中药的功能与配伍之奥妙,下联则凸显他们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