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民俗
新书架
知味
博古斋
文史杂谈
lh5236
lh5410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博古斋

北京的火神庙

祁 建

现在有两个关于北京城起源的谚语,一个是“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另一个是“先有火神庙后有北京城”。北京各地曾有火神庙、灵官庙(王灵官也是火神之一)不计其数。北京西城区什刹海边的火神庙, 顺城街火神庙,琉璃厂有火神庙,大兴区火神庙,顺义有火神营,丰台长辛店有火神庙,安定门内有灵官庙胡同(今天为灵光胡同),还有昌平的霍营(火神营)……与火神有关系的地名很多。

名为“火神庙”商业中心可以说是大兴商业区皇冠上的钻石,它位于大兴区的黄村,大约有近400年的历史。这里原有一座三圣庙,何时修建已经无从考证。三圣庙是供奉释道儒三圣的庙宇,即佛祖、太上老君、先师孔圣。清朝早期,庙宇已经荒废,于是在原址上建成连院相通的两座庙宇,南向为八腊庙,北向为火神庙。火神庙山门对黄村老街南口,为四合殿式。

七七事变后,火神庙曾为镇公所、小学校址。1949年后陆续为黄村小学南分校、县幼儿园、文化馆、印刷厂等单位使用。在近年火神庙商业区建设中,火神庙成为地标型建筑,得以重修复建。

北京最有名的火神庙,还得从明代文人袁中道的《火神庙小饮看水》说起,诗中说:“作客寻春易,游燕遇水难。柳花浓没地,鸥貌静随湍。歌舞几成醉,尘沙不入澜。石桥深树里,谁信在长安?”写的是什刹海东岸的火德真君庙。这座火神庙的历史可以一直上溯到唐代贞观年间,当时的什刹海还是一片沼泽地,而这座火神庙很有可能就是李世民东征高丽驻兵北京时修建的。

李世民建这座火神庙的真正历史原因已经不可考,不过通过庙的名称还是可以找到蛛丝马迹:在中国的世界观中,所谓“火德”指的是令万物重生,而李世民当时东征高丽,是他生平最大的败绩。眼看着由于战争使得民不聊生、一起打江山的兵将损失惨重,于是走到北京时痛定思痛的同时修建一座火德真君庙来抒发胸怀,期许这些阵亡的将士能够浴火重生,可见火神庙的作用并不仅仅是防火。

北京旧时火灾较多,人们对于火灾发生的原因及预防缺乏科学常识,往往把希望寄托在火神身上。旧时,京城水系不发达,远水不解近渴,连紫禁城里都不得不在各处宫殿的前院里,设置硕大的储水铜缸,以便不时之需。而老百姓居住的狭窄胡同,有的连车轿都难通行,一旦发生火警,根本施救不及,只好任火势蔓延,烧光为止。

就在袁中道逛过什刹海边的这座火神庙后不久,一场大火,将整个庙宇烧成废墟。明朝万历年间,发生在地安门外的这场火灾,实在极具讽刺意味。火神爷烧了自己的庙,竟成为一时间京师百姓茶余饭后的笑谈。

普罗米修斯从奥林匹斯偷来了火,从此人类不再茹毛饮血,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中国的火神和历史人物的联系也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炎帝,有说是炎帝之孙祝融,但多数以祝融为火神代表。如南岳衡山的主峰祝融峰和近来山西左权的祝融公园,也有称炎帝庙的,更多祭拜火神的庙宇就直接称“火神庙”,不管怎么称呼,建火神庙是希望得到火神庇佑,免火灾的肆虐。

对抗火灾,除了拜火神跟火神搞好关系之外,也有建玄天上帝庙来达到这个目的的。原名真武的玄天上帝是来自北方的神明,北方属“水”,五行中“水”可克“火”,因此祭拜玄天上帝来对抗火灾也是合逻辑的。例如在吉林市北面玄天岭上有座供奉玄天上帝的玄帝观就是乾隆年间在吉林城大火之后建立,用来镇火的,保一方平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