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这一天
《一座营盘》
飘香的茶鸡蛋
闲话骰子
逢凶化吉的“救命诗”
邪不压正
qhq5566
qhq556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闲话骰子

连 航

骰(音tóu),鱼名,也是骨制的赌具,俗称色(方音shǎi)子。

据《颜氏家训·杂艺》载:“古者大博有六箸,小博则二茕。”茕也叫琼,西汉时出现的有正方体、十八面体等不同制形的木(或竹、骨)制用于区分胜负的博戏用具。《古博经》具体记载了小博的玩法:“二人相对为局,局分为十二道……二人互掷彩(茕)行棋。”即比赛时,双方互相掷茕行棋,行棋的步数根据掷的数字决定。由此可见,茕是骰子的前身。

东汉以后,博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博戏中的棋子脱离茕独立行棋,向着中国象棋的方向发展,而茕则独立成为一种由五木掷点分胜负的博戏——“樗蒲”。此时的木质骰子每枚两面(一面涂黑画牛犊,一面涂白画雉),投掷五子皆黑为最盛采,称“卢”,四黑一白为次胜采,曰“雉”,另有五子皆白之采,名“呼五白”。博戏时为求胜采,往往且掷且喝,故后称赌博为“呼卢喝雉”。杜甫《今夕行》诗云:“冯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卢。”陆游《风顺舟行甚疾戏书》亦云“呼卢喝雉连暮夜,击兔代狐穷岁年”。唐代“投琼”、“彩战”之戏的形式就是对五木的传承与延续。

唐朝时由于双陆中骰子的排列组合比五木复杂且更有趣,因此它很快就取代了五木,成为最为流行的博戏方式。游戏时,以同色(又称“浑花”,全部为一种点数)为贵,驳杂为贱。在同色中,又以红色为贵。各彩都有特殊的名称,如四枚“幺”称为“满盘星”,四枚“三”为“雁行儿”,四枚“四”为“满园春”(为最高彩),四枚“六”为“混江龙”等。

《西墅纪谈》载,唐玄宗与杨贵妃斗叶子,玄宗只有掷出彩数为四,才可反败为胜。玄宗掷骰后,“连呼叱之,骰子宛转良久,而成重四。”唐明皇大悦,便命高力士将骰子的彩数“四”涂成了高贵的红色,这就是骰子“红四点”的由来。此后骰子就以四点为尊了(一个四点称一秀,两个为二举,三个为三红,四个为四进,五个及以上为状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