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州动漫:理性回归蓄力待发
刘震云做客北大 谈文学乡村复活
青年剧团 向豫剧流派致敬
出演《他来了,请闭眼》
作家冯杰出版书画合集
民国政要石刻遗墨展出
机关文艺汇演昨初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刘震云做客北大 谈文学乡村复活

每年6月,高考都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其中,高考语文作文和阅读理解又是焦点。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高考中,河南作家刘震云曾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选段被摘入云南省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昨日,刘震云受邀参与北大中文系“刘震云与文学乡村的复活”的相关主题研讨,他妙语连珠、幽默智慧的话语令人颇受启发。

刘震云表示,在得知《一句顶一万句》入选高考试题以后,他的第一感觉是“证明中国的高考卷子确实是进步,一步一步摸索应该引导学生看什么样的作品,分析什么样的作品,怎样把作品分析好”。

纵观20世纪中国乡村的书写,总是不能回避暴乱、动荡、灾难,都是以死亡书写,揭示20世纪确实是充满着暴力动乱灾难和血泪。而刘震云书写20世纪的历史,却没有出现直接的暴力,尽管数次“提着刀”,但始终没有杀戮。僻如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句顶一万句》,就是一部耐读、富有趣味的作品,它分为“出延津记”和“回延津记”上下两部,描写了两个普通的中国人为了寻找一句知心话语,跋山涉水,所经历的艰难人生和心路历程。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不少专家认为中国乡村最终是死亡的状态,现在很多作家都是以不同文学方式表示对乡村衰败的那种绝望,“文学乡村的复活”这种说法也应运而生,对此,刘震云表示,并不是死过才能变成复活,复活还有另外一种,就是在一种状态下变成另外一种状态,“文学跟生活的关系确实不是一种,还有很多种。因为这20世纪的话,充斥着暴怒,也充斥了革命,也充斥了不断颠覆。仔细想一想,这些暴怒、这些革命,这些变化是谁的事情,一定是少数人的事情,谁代言都不如自己代言。”刘震云认为,如果一个作者只会写一种人物、一种地方和一种题材,那一定不是好作者,“幸好我还写过《一地鸡毛》,还写过《手机》,被代言人我写得很好,代言人我写得也很好”。

刘震云表示,作品人物的看法和认知,与作者的认识认知是两回事,最好的作者其实是作品的人物,创作的时候,其实是作者在与作品的人物之间在交谈。

本报记者 秦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