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党报热线 大事小情我来帮办 本报记者 栾月琳 2014年11月18日,《郑州日报》重开“党报热线”栏目,并在互动渠道、内容广度等方面有新的突破。除热线电话外,还开通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官方微博,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相互融合和优势互补,拓宽了信息来源。党报热线还与市长电话建立了互通联系,实现互动、配合,促成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较好解决,在反映百姓呼声、维护群众利益、监督社会生活、促进政府部门改进工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增强了党报的监督性、服务性和影响力。 融合新兴媒体 服务全面升级 重开的“党报热线”栏目,定位为综合服务类新闻栏目,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民生,服务群众。栏目着重贴近群众的服务性报道、具有建设性的客观报道、弘扬正能量的温暖报道、与读者互动的话题性报道。 在充分发挥纸质媒体传统优势的基础上,注重与新媒体融合,除热线电话67655551外,还开通微信公众号和新浪官方微博,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相互融合和优势互补,拓宽了信息来源,实现了报纸与读者的适时互动,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一代读者的欢迎。 “党报热线”栏目重开之际,恰逢2014年郑州市冬季供暖开始,党报热线不断接到市民投诉:西区供热不暖。市民质疑热力公司冬季供热的保障承诺。党报热线记者迅速展开调查采访,刊发了栏目重开后的第一篇报道:《这两天您家暖气热不热?西区主要热源设备故障排除,供热趋向正常》。这篇报道将市民反映的问题报道了出来,记者还采访了负责西区供热的中原环保西区供热分公司负责人,请他们就西区供热不暖的原因向读者作出解释。报道刊登后,许多读者打电话,对于因设备故障而造成供热暂时不达标表示理解,也对党报热线的及时反应和客观报道表示感谢。 “牵手”市长电话 助力政府工作 党报热线还主动与市长电话进行沟通,建立了互通联系,实现了党报热线与市长电话之间的互动与配合,促成了一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较好解决,增强了党报的监督性、服务性和影响力。 2015年4月10日党报热线与市长电话联合推出报道:我市一些路段出现私家车主擅自安装地锁,强占停车位,影响市民出行,希望有关单位和部门尽快制止。报道刊登后,引起相关部门高度重视,管城区北下街街道办事处、城东路街道办事处以及金水区人民路街道办事处相继采取行动,依法拆除各自辖区道路个别市民私装的地锁。 随后,引发了其他区的后续行动,二七区、中原区等也相继采取措施,集中拆除了一批私家车主私自安装的地锁。这篇报道的社会效果非常明显,集中拆除行动得到广大市民的大力支持和拥护,市民群众纷纷反映问题,一批被私人占用的公共路面被清理出来,真正做到了还路于民。 关注社会民生 彰显联动效果 党报热线在注重新闻舆论监督的同时,也积极开展服务市民的报道和行动。党报热线“温暖到家”活动曾与二七区妇联、管城区执法局、社会爱心企业和巾帼志愿者联合,2014年12月4日启动“爱心牵手、相约暖冬”行动,为留守儿童送棉衣,为环卫工人送棉鞋,走进建筑工地慰问外来务工农民工兄弟,走进贫困市民家庭,为他们送上急需的生活用品等。 栏目中的很多报道,既服务读者,又带来联动效应,促进类似问题解决。 有市民向党报热线反映,金水区杜岭中街有一处待建工地垃圾堆积,臭气熏人,附近居民居住环境严重恶化,市民出行十分困难。接到线索后,党报热线记者随即赶往现场查看,后刊登报道《待建工地“荒”成垃圾场》。报道刊登当日,相关部门即与记者联系,表示接受批评,马上整改。这件事在当地居民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们说: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向报社反映情况,没想到报社反应这么快,而且很快就产生了影响,看到了效果。 2015年4月15日,党报热线与市长电话联合,由市长电话牵头组织郑东新区环保、食药监等执法部门,在郑东新区商都路办事处配合下,依法取缔一家无证开设在高档居民小区住宅楼内的单位职工食堂。这篇报道虽然不长,却起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不仅仅是小区的居民们满意,也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的重视。随后不久,市内各区相继开展了清理在居民住宅楼内开设餐饮企业以及其他无证经营企业的专项行动,一批设立在居民住宅楼内的噪音扰民、油烟污染、存在消防安全隐患且无证经营的餐饮、制衣、午托等店面被清理,广大业主和居民利益得到了切实保护。 |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