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T11版:纪念《郑州日报》创刊66周年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大爱无疆
周行慈善点亮心灯
雪中送炭
冬季救助暖意融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大爱无疆
周行慈善点亮心灯

大爱无疆

周行慈善点亮心灯

本报记者 李 娜

郑州,从来就不是一个缺少温暖的城市。从“陇海大院”感动中国,到慈善日的慷慨解囊……心中有温暖,处处有温暖。 作为党报,《郑州日报》时刻注重传递正能量,让人们感受到温暖,更感知到力量。

乐善好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八大以来,秉承着“托底线、救急难、保民生”的宗旨,郑州的慈善工作迎来又一个发展的高峰。与此同时,“弘扬正能量”的声音在《郑州日报》从来没有减弱过,我们提倡并笃行,是因为坚持和坚守。

一个故事:先心病男孩梦想实现了

中牟县刘集镇长白村,有一处破旧低矮的砖瓦房,一个脸色黑的小男孩,每天都会痴痴立在破旧的院里,满眼羡慕地看着上学放学的孩子,他叫魏广胜,今年15岁。

第一次采访魏广胜的时候,是2014年6月17日。我们见到他的时候,已经14岁的魏广胜比同龄孩子瘦小不少,患有先心病的他家境贫困,一家6口人挤在一个房间里。父亲魏顺州患有哮喘,做不了重活儿;母亲是聋哑人;80多岁的奶奶每天步履蹒跚地出去捡废品养家……

第二天,《郑州日报》刊登了“紫面男孩想要上学去”的消息,引发了不少市民的关注。

不久,长于心血管病治疗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和郑州慈善总会联系,找到魏广胜家里,接他到医院进行了第一次手术。手术非常成功,而且因医院和慈善总会的救助,省去了十多万元的医疗费用。

2015年3月25日,经过检查身体,魏广胜恢复良好。他第二次被推进了手术室,长达7个小时的手术后,主治医师告诉记者,手术非常成功,经过恢复,孩子将和正常人一样生活……

魏顺州当时和记者一起等在病房外,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忍不住涕泪纵横……这是“紫面男孩”魏广胜的故事,也是《郑州日报》关注慈善事业、宣扬慈善理念的众多报道之一。

如今,紫面男孩的脸色恢复了正常,更重要的是,他恢复了健康,也终于走进了校园。

一个栏目:近200期的基层寻访

在《郑州日报》每周的固定版面,都会有一个栏目出现——慈善周周行。

这是郑州慈善总会和本报的合作栏目,即将满200期。每一期,记者都随同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来到郑州市的各个角落,采访需要帮助的人。这也是郑州慈善从“被动求助”到“主动救助”形式转变之一。

在这个栏目里,我们走过新密的山上,那里的贫困老人还住在不通自来水的房子里,全部的家电,就是一盏25瓦的电灯;我们走过荥阳的农村,一位农民老汉守着狂躁症的妻儿,靠低保勉强为生;我们来过登封的残疾家庭里,丈夫和妻子加起来有“两条健康的腿”,他们都是截肢的残疾人,但却乐观生活着……

有这些不幸,也有着各样的温暖:

2014年9月3日,本报4版刊登了半个版的文图《耄耋老人捡拾废品 六年捐出八万余元》,故事的主人公叫胡新有,当年83岁,住在安置房里,一个夏天连空调都不舍得开一天的他,竟然靠捡拾废品多年行善,捐款超过了8万元。老人的梦想,便是人人都可以奉献一点爱。他提议市民每人有一个小时做慈善。

在老人的倡议下,郑州慈善总会将2014年的9月13日10时到11时倡议为郑州的“慈善一小时”,当天,全市70多家单位在不同的地点开展了各式各样的慈善活动。老人的倡议点亮了无数人的心灯。

这样的故事也有很多:小水滴慈善志愿者团队,成立了“郑州爱心织女团”,给环卫工人送去缝有反光条的围巾,为孤残儿童送去自己制作的香皂;风行天下骑行慈善志愿者团队,他们举着宣传慈善的旗子从郑州西郊一路到东区……

这样的报道,《郑州日报》随处可见。“传播全媒体,弘扬正能量”,秉承着这样的宗旨,我们从未止步。

一种力量:有一种爱大爱无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但是900万郑州市民的力量却足以感人至深。

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中原手机报等新闻媒体共同捕捉着来自基层百姓身边的故事,共同谱写着一个个看似微小却直击人心的感动。

从春节的爱心慰问到“三八”妇女节的关爱女性;从关心普通劳动者到救助困境儿童;从帮助困难党员到救助贫困教师;从低保户到三无人员;从残疾人到孤寡老人……郑州的每个角落,都书写着无声的大爱。而作为党报,《郑州日报》则不遗余力地对这些叩响心扉的感动弘扬传播。

我们希望有一种温暖的声音在提醒着每个人,我们都有向上向善的力量!这是我们党报的责任!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