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知味
规律
新书架
文化漫步
名人轶事
随笔
lh56125
lh567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2

——有无从事这一行业的实战经验,有无比较成功的实践案例?

——对工作岗位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

——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如何?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何,能否举出“创意策划”的具体案例?

——可塑性和潜在能力如何,有无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对事业的忠诚度如何,有无较强的责任心和抗挫折能力?

具体到新闻与传播专业人才,主考官会关注五个方面:

第一,是否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科学认同上,建立在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你知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坚定性,可以避免“精神缺钙”。正因为如此,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主考官很看重的一种品格。

第二,能不能做到踏实肯干。在参加集体劳动时,谁愿意同“耍奸磨滑”的人分在一个小组?用人单位更不喜欢“耍奸磨滑”的人。1964年3月,新华社制定了《工作人员培养规划纲要》,提出用7年时间增加编制2000人。当年计划从河南省高校中文系招收18名应届毕业生。因为郑大是一所新学校,第一年只给了8个名额,另外10个名额拨给了另外一所学校。经过一年试用,新华社发现郑大毕业生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踏实肯干。第二年,河南省的18个名额全都给了郑州大学。由此可见,“踏实肯干”是用人单位评价应届毕业生的一项硬指标,也是应聘者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品格。

第三,是否爱岗敬业。同一所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到工作岗位之后为什么会出现差异?爱岗敬业的程度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假设人的聪明程度可以用从一到十的数字来表示,“十分聪明”的人小算盘打得很勤,只舍得把“八分聪明”用到工作中去,另外“两分聪明”用到患得患失上去了;“九分聪明”的人杂念较少,舍得把全部聪明才智用到本职工作中去。几年之后,哪一个毕业生进步得更快一点呢?当然是“九分聪明”的人。实践证明,在工作岗位上不分心或者少分心的人,成才的机会就会多一些;对待工作三心二意,即使“聪明绝顶”,也难成正果。因此,“爱岗敬业”是主考官非常看重的基本品格。

第四,有无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用人单位不喜欢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坐享其成的人,常常把机会留给善于创新的人。你们正值青春年华,最具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要上下求索、开拓进取、创新创造,争取早日取得丰硕成果。因此,创新意识是主考官非常看重的基本品格。

第五,是否具备“再学习”的能力。从学校到工作岗位是人生旅途的重大转折。要适应新的环境,单靠在学校学习的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具备“再学习”的能力。这好比汽车加油。汽车设计师为了让“嘎斯69”越野吉普车多跑一段路程,不仅设计了60升的主油箱,而且设计了25升到30升的副油箱。在汽车出厂的时候,即使工人替你把主油箱和副油箱全都灌满,按照每升汽油跑7000米来计算,充其量能从郑州开到北京。你们必须学会加油,必须知道什么地方有加油站,在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加油。要根据新的工作需要,随时补充新的知识。因此,“再学习能力”是主考官十分关注的基本能力。

既然你了解了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那么,你可不可以提前进行自我测试、自我评价,看看自己已经具备了哪些条件,哪些方面表现突出,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在实战经验和业绩方面还存在哪些不足?要本着“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形成以增强择业能力为重点的“倒逼学习机制”。这样安排学习和实践活动,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对未来的择业和就业大有好处。

以上建议,供你参考。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14日

被动选择并不妨碍对新闻事业的热爱

——写给刘昱煊同学的信

新闻工作不仅有苦, 而且有乐,可以说是“苦中有乐、乐在苦中”。

刘昱煊同学:

你好!

在答卷中你提出:“在我们同学中,有人是主动选择了新闻这个专业,一部分同学则是被动接受新闻这个专业。您觉得如何激发‘被动选择’的同学对新闻事业的热爱?”

我的看法是,被动选择并不妨碍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我在郑州大学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前夕填报的第一志愿是文学研究工作;第二志愿是语文教学工作;第三志愿是服从分配。1964年7月,郑州大学中文系宣布分配方案的前一天晚上,我们班的班长在走廊里悄声对我说:“你的工作分得不错,是走南闯北的。”我叫他说得具体一点,他不肯说。回到宿舍,我翻来覆去睡不着,老是在捉摸“走南闯北”这四个字的含义。第二天一大早,中文系应届毕业的200多名同学都集中到会议室,静听着中文系负责同志宣布分配方案。这时我才知道被分配到新华社山东分社当记者。你看,这是不是属于被动选择?经过几年的采访实践,我渐渐懂得了新闻工作不仅有苦, 而且有乐,可以说是“苦中有乐、乐在苦中”。当记者至少有四个方面的乐趣:

第一,新闻记者活动在整个社会的前沿阵地,每日每时都敏锐地捕捉能激起浪花和波涛的重大问题。一旦他们的报道真正起到了推动实际工作、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那么,再苦再累,也会感到幸福。

第二,新闻记者生活在人民当中,他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他们把自己从生活里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去,通过自己的报道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呼声。一旦反映出来的东西给人民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好处,就会感受到新闻记者的乐趣 。

第三,新闻记者的乐趣还在于每日每时都可以学到新鲜的、有趣的知识。高等学校本科生的学制为四年,如果读硕士学位,再加三年。可是,新闻记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可以学习三四十年。高等学校分系、分专业,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选择的专业有限。新闻记者以社会为课堂,所学的课程交叉进行,可以学习许多专业。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