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掌故
绿城杂俎
如 果
新书架
博古斋
散文
小小说
lh56124
lh5613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散文

丝绸之路

逯玉克

公元前139年,长安城外,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带领群臣,为一位远赴西域的使者送行。

怀着拓疆守边的凌云壮志,使者辞别皇帝,踏上西行之路。

这条路没有名字,但玉门关、阳关、葱岭;凉州、河西走廊、敦煌……上百个透着西部或异域风情的地方,无不响彻着一个传奇的名字——张骞。

2000年后,一位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地理学家才给它起了个美丽浪漫让人悠然神往的名字:丝绸之路。

在这条长达7000公里的路上,中原文化、西域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罗马文化、印度文化等多种文明澎湃交会,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传到了中亚、欧洲,同时,中亚的骏马、葡萄、香料,印度的佛教、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器等也传入了中原。

一条路,连通了东西;一条路,开阔了世界;一条路,活跃了商业;一条路,璀璨了文化。

西汉之后,洛阳已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至隋,炀帝又大规模扩建东都,并以洛阳为中心开凿大运河,于是,处在陆路、水路这个丁字路口的洛阳,蔚然成为吞吐天下盛名远播的国际大都会。

此前,洛阳及长安的北方,横亘着一项规模浩大的旷世工程,它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那就是被国外学者称之为“中国墙”的万里长城。

长城是用来防御匈奴隔离民族的,而丝路恰恰相反,不分民族,无论国度,经济上互通有无、文化上沟通交流、用和平与友好的商业贸易,把世界连在一起。孟子曰,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于是,在长城终结的地方,丝绸之路依然蜿蜒西进。

那个伟大的时代,洛阳和长安无疑是开放大气的,正如唐太宗所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唯有如此博大的胸襟,丝绸之路才能在汉唐雄风中伸展得如此遥远——当长城疲惫地消失在大漠烟尘,丝绸之路却如一条蓬勃的藤蔓,顽强伸展到蔚蓝的波斯湾、地中海。

文化只有交流融会,向来没有“入侵”。所谓“入侵”,其实是输入——先进文化对落后地区的文化传播与渗透,这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自然及社会法则,这其实是天经地义的。没有隋唐先进文化的熏陶影响,孤悬海外的日本恐怕还是一片蛮荒。没有放眼世界与时俱进的明治维新,日本就不会“脱亚入欧”迅速崛起。相反,大清“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的盲目傲慢和故步自封的愚昧,任凭什么炫目一时的“康乾盛世”,也只会画地为牢,最终滑入没落崩溃的深渊。

经济离不开流通,文明需要碰撞交融,体制更应顺乎潮流。敞开国门,海纳百川,汉唐所以兴盛也;闭关锁国,体制僵化,大清所以衰亡也。这就是丝绸之路留给后世的历史昭示吧。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