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阅汉堂记
掌故
新书架
名人轶事
文史杂谈
随笔
lh5612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5

李晓青同学:

你好!

看了你的答卷,知道你每次看书都将触动自己的话语或者片段记录下来,看完一本书就写下这本书的梗概和读后感悟。每隔一段时间,回头翻阅一下笔记,在重温时也会有新的感悟。这些做法很好,望能坚持。

你在答卷中提出:“阅读比较枯燥乏味的书会有懈怠的心理,看了很久,还不知道作者要说什么。对于此类书籍怎么才能让自己愉快地读下去?”

枯燥指的是单调、无趣味;乏味指的是缺乏情趣兴味。你所说的“枯燥乏味的书”有两种可能:一种是真的单调、无趣味;一种是由于没有读透,书中蕴含着的趣味未被领悟。如果属于前者,尽可放弃,毫不可惜;如果属于后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寻求“趣味”:

第一,寻找启发,感受趣味。

2014年10月,我阅读美国作家克莱·舍基写的《认知盈余》。顾名思义,盈余就是多而充足,有富余、有剩余。翻开这本书,有不少这类表述:“如果我们将每个人的自由时间看成一个集合体,一种认知盈余,那么,这种盈余会有多大?”“接触成本的降低,不可避免地使得互联网用户呈现爆发式增长。”“网络世界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意味着基于这个概念建立起来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将要被重新架构。”你看,这些内容是不是有点儿“枯燥”?可是,当读到“奶昔错误”一节时,我从中受到很大启发。麦当劳想提高奶昔销量,因此雇用了一些研究员来弄清楚顾客最关注奶昔的哪种特质。几乎所有研究员关注的都是产品,其中一个叫杰拉德·博斯特尔的研究员却选择了对顾客进行研究。他每天坐在麦当劳店里长达18个小时,观察哪些人在什么时候买奶昔。他发现很多奶昔都是在早上被销售出去的。这些早餐喝奶昔的人都是上班族,打算在开车上班途中喝奶昔。在开车的时候进食,必须选一些可以用一只手吃的东西。它不能太烫,不能溅得到处都是,也不能太油腻,同时必须可口。没有一种传统早餐符合这些诉求,因此那些顾客会购买奶昔来取而代之。这些行为被其他研究人员忽略了。这就是“奶昔错误”。受“奶昔错误”的启示,我们在观察和研究互联网现象时,是关注“产品”还是关注网民,网民上网的目的是什么,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他们的需求会发生什么变化?如果能不断地从阅读中找到启发,就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第二,边学边用,感受趣味。

我当农村记者的时候,要阅读农学著作,包括《小麦栽培技术》。这类书没有情节、没有故事,不可能不枯燥。但是,我从书内、书外发现了一种现象:小麦从播种到收获,要历经耙压、施肥、除草、浇灌浆水和麦黄水、开镰收割等22个生产环节。每500克小麦,出售后农民赚到手的钱是以角和分来计算的。到了第23个环节和第24个环节,即加工和销售环节,企业就开始赚大钱。饼干的成分是什么?是面粉、蔗糖和水。500克面粉加工成的饼干,卖好几元钱;加点牛奶或巧克力,改换一下包装,变成“曲奇”,身价就大不一样。由此我想到,种地的农民要想赚钱,必须延长产业链,开发小麦生产的第23、第24、第25个环节,使农民不仅从粮食生产中得到收益,而且能够分享加工和销售环节的利润。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我在河南代表团提出了发展“餐桌经济”、尽快增加农民收入的建议。“两会”闭幕之后,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新华社记者吴锦才和蒲立业,让他们撰写一组推动“餐桌经济”的系列稿件。这组报道见报后,受到社会的好评。当时,有的地方正在开经济工作会议,《餐桌经济》组稿被列为会议参考文件。从书本里学到的知识一旦派上用场,就不会觉得专业书籍“枯燥乏味”了。

第三,触发联想,感受趣味。

元末明初政治家刘基所著《郁离子》,有些章节晦涩难懂,边阅读、边联想,就会觉得有滋有味。比如《贿亡》一文,说的是荆山出产麝脐,是东南一带的名贵物品。那里的人们有专门追捕麝的,麝一遇见他们就慌忙逃走。当情况危急之时,麝就剔出它的脐并扔到草丛中去。追捕麝的人为了得到麝脐,赶紧到草丛中去寻找,麝因而得以逃命。令尹子文听说这事后大发感慨,说:“不少人为了贪财货而丧命,甚至连累一家子倒霉,为什么他们的智慧竟连麝都不如呢?”联想到当前的贪腐现象,这则寓言发人深思!

以上是我阅读过程中的一些零星感悟,写出来,供你参考。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28日

“舍友”之间的交流与共享

——写给赵宇同学的信

“卧谈会”是舍友交流的重要形式。舍友之间的交流与共享,可以使自己更快地融入集体,并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文化。

赵宇同学:

你好!

看了你的答卷,知道你2014年读了25本书。你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来读,边读边思考,还注意记读书笔记,这些做法应该坚持。

在答卷中你谈道:“我和身边人交流时发现,不同的人看书所关注的焦点不同:喜欢思考的人总喜欢以批判的眼光审视书中的每个文字;有浪漫情结的人关注对人物和场景的描写;较为敏感的人则留意一本书的结构安排。这些习惯都不能用好坏评判,只要读书时形成自己的思考方式并加以提升,都非常有用。”读了你这段描述,感受到了你同身边人交流时的喜悦,也引发了我对大学生“宿舍文化”和“舍友交流”的思考。

2014年5月16日,郑州大学网刊载了《“学霸宿舍”再现郑州大学商学院》一文,报道商学院柳园2号楼616宿舍4名女同学全部被国内高校研究生院录取;118宿舍4人也同时收到国外大学攻读研究生的录取通知书。无独有偶,2014年6月19日,中国江西网刊文报道九江学院一男生宿舍6名学生全部考取名校研究生的事迹。据九江学院官方网站介绍,6名学生分别考取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山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医科大学。他们的一条重要经验是舍友之间相互学习、互相督促、相互激励。备考期间,有4位舍友在江西九江实习,他们同留在南昌的舍友每天通过电话或网络交流学习心得。发现专业课视频、专业复习资料和好的学习方法,舍友都会相互推荐,做到资源共享。这种学习型宿舍文化使每个舍友都受到激励和感染,这种学习氛围令人羡慕!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