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阅汉堂记
村庄私家车
新书架
域外风情
散文
随笔
散文诗
lh577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9

后来我寻思:艾思奇是中国一流哲学家,老师原原本本地将他主持编写的教科书念给我们听,这是吸收知识的好机会,与其走神,不如专心致志地听讲。就这样,我把哲学课的一些知识点基本记在脑子里了。比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第四章谈到,一方面矛盾着的各方面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另一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其相反的方面转化。离开郑州大学之后到新华社山东分社当记者,由于采访连连失利,一度对能否当好一名记者产生了怀疑。就在这样的关头,大学学习的哲学理念成了我的精神支柱。我想,既然事物无不在一定条件下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那么,暂时对新闻工作不熟悉可以转化为比较熟悉,对新闻工作不适应可以转化为基本适应。我把这一漫长而艰难的转化过程写成了一本《我怎样学习当记者》,1985年10月由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第一版第一次印了24000册,销售一空;第二次印了20000册,又卖光了。如果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指导,很难实现从“不适应新闻工作”到“比较适应新闻工作”的转化。

哲学是一种使人聪明、启发智慧的学问。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工作,在大学学习期间打好哲学理论基础,将会使你终身受益。据《列夫·托尔斯泰》第四章的记述,托尔斯泰在俄国喀山大学法学系学习时,迷恋上了思辨哲学。他有时处在兴奋状态,夜里“在梦中也看到和听到新的伟大真理和规则”。他不得不准备两个笔记本:一本记录自己思考的“新哲学”基本原理;另一本记录这些哲学原理在生活上的应用,即行为准则。这年夏天,托尔斯泰开始接触卢梭的著作。托尔斯泰说:“我永远不会忘记卢梭《忏悔录》给我留下的强烈的欢快的印象以及使我感受的那种憎恶虚伪、热爱真理的情感。”哲学思考使年轻的托尔斯泰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注意自己的仪表,力求简化自己的衣着和住所。哲学功力助推托尔斯泰走向成功。

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有助于你把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打下理论基础。只要能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就会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怎么能说理论知识“枯燥乏味”呢?

以上看法,供你参考。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16日

学会从专业教材中汲取营养

——给李艺同学的信

既然这堂课我已支出了时间,那就力求多学到一点新知识,或者获得一点新感悟!要收大于支,不要支大于收,更不能只有时间支出,而没有知识收获。

李艺同学:

你好!

看了你的答卷,知道你对读书很有兴趣,2014年读了20多本书。而且看到精彩的片段会记下来,写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这种习惯很好,应保持。

你在答卷中说:“作为文科生,个人觉得专业教材很无趣,只有生硬死板的理论,对实际指导作用不大。如何在专业书中汲取更多知识?”你对教材提出的意见不无道理,你谈到的困惑有一定的代表性。

为了提升高等院校本科教材的质量,2011年4月28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要适应不同类型高等学校需要和不同教学对象需要,编写推介一大批符合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材体系。要改革创新,鼓励对优秀教材不断修订完善,将学科、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写入教材。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实,专业教材的质量会逐步提高,对大学本科生的吸引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问题在于专业教材的修订需要时日。你在大学学习的时间有限,等教材修订好了,也许你已经毕业、离校。务实的办法是想一想当下应该怎么办。建议你多搜集一些新闻界的实例,联系实际对专业教材中谈及的问题进行深度思考,这可能是从专业教材中汲取营养的有效办法。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重点教材《新闻学概论》为例。教材第二章专门讲授新闻真实,强调“准确地报道事实,向人民群众如实反映客观世界最新发生变动的情况,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也是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为了坚守这一原则,教材强调了四个方面:一是构成新闻的要素“五个W”要准确无误;二是事实的细节描述要有根有据,符合实际;三是新闻中使用的背景材料要真实可靠;四是新闻中所概括的事实要符合客观实际。这一章节是对多年来新闻采编实践经验的概括。2015年1月下旬,根据社会举报,中国记协查处并公布了3起虚假、失实事件,头一件就是2014年9月29日中国经营报关于“发改委海南国际旅游岛评估报告未通过专家评审”的报道。经查,国家发改委未就海南国际旅游岛评估报告组织过专家评审,中国经营报的报道严重失实。联系这一典型案例,重读《新闻学概论》第二章,你就不会觉得“专业教材很无趣”了。

再以“21世纪新闻传播学系列教材”中的《新闻采访学》为例。你可以联系新闻界的不正之风领悟教材中的一些基本观点。2014年11月下旬,中国记协发出关于查处3起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案例通报。通报说,2008至2011年间,原《今日信息报》(现更名为《慈善公益报》)记者郭某某私自接受他人请托,采写了《沙中村民何时能拿到征地补偿款?》的报道,并收取了6万余元的“办事”费用。郭某某的行为严重违反了新闻行业法规和新闻职业道德。你再看看《新闻采访学》对这个问题是怎么论述的。该教材第五章“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一节写道:“记者虽不掌握党权、政权、军权、财权,但掌握舆论权。有些人为了谋取个人私利,就要千方百计利用舆论权……在社会上存在不正之风和少数干部贪污腐败的情况下,新闻媒介加强清正廉洁宣传的责任更重了。正人先正己。强调记者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不以舆论权谋私,保持廉洁奉公的作风,也更有必要。”联系新闻界以稿谋私的实例,品读新闻专业教材,你就能感受到新闻专业教材对新闻实践的指导作用。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