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阅汉堂记
村庄私家车
新书架
域外风情
散文
随笔
散文诗
lh5771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安心

张富国

陆游的诗,大都大气磅礴、热情洋溢。而《寒夜》却委婉细腻、恬静空灵,着实让人刮目相看。

闭户岁云暮,翻书夜向阑。

足僵知火尽,目钝觉灯残。

跃浦鱼惊獭,穿林犬逐獾。

三年纳微禄,无愧得心安。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宦海沉浮后的他,终年以书为伴,心有所安,神有所藏,自得延年益寿的秘籍。

我们的往圣先贤追求“内乐”,靠的是内心体验与感悟。“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梁启超也捕捉到了陆游心中的郁闷,“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是的,陆游前半生奔走国是,他要用余生,来完成今世的期盼——安心。这种安心,平静,但沁人心脾。

“拳拳奉天理,坦坦息心机”。陆游生逢乱世,一生坎坷,个中体味,他颇有感悟,“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这种“香如故”,是浩然正气的凝聚。“一闻战鼓意气生”“中原北望气如山”“老夫壮气横千秋”……这种正气,生由心,发由身,是生命力的引擎。陆游为书房取名“心太平斋”,是规劝、约束自己:诱惑与欲望,无处不在;只有智者,才能心如止水,从容不迫。“仁字常须做座铭”“扫尽世间闲贫欲”,凡事一忍而过,脉冲疏导,心胸坦畅,妙味无穷。正气健旺,邪气必亡,验证了“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的哲理。陆游的这股正气,直至化作临终嘱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浩浩乾坤我何私,学道当从不自欺”。做事不欺心,才能保持内心的安宁、生命的清澈。这样活着,是一种愉悦;这样的人,会充盈欣赏世界的好心情,更容易品味生活的乐趣。陆游十分重视这种心性修养,“施行要使俗仁寿,收敛犹能心太平”,摆脱名利情物诸累,远离矛盾和冲突,心中一片和谐平静,是人生难得的心太平。“扇坠巾欹午梦回,鸣鸠又唤雨丝来”“糠火就林煨苦笋,密罂沈井渍青梅”,内心平静,胸次悠然,无往而不适。《易经》有言,“积善余庆,积恶余殃”,不欺天,天理筹善;不欺心,德行自在。陆游告诫后世:彻底改掉以前的幽隐之过,以免遭天谴,也算是“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先师之训吧!

“花前自笑童心在,更伴群儿竹马嬉”。生命的衰老是无法抗拒的,但清静绝不是孤寂。步入老年,陆游经常与孙儿们做骑竹马的游戏,怡养童心。“年迈而往心自宽,只作儿童码齿看”,追求童趣,乐而忘忧,无形中,延长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老翁终日饱还嬉,常拾儿童竹马骑”,与孩子玩中结伴,保持本真,驱赶暮气,返老还童不再是奢望。“造物与闲仍与健,乡人知老不知年”,不难看出,陆游的童心之盛:以闲育健,与本心为伍,虽然年逾花甲,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年龄!

“无事自能心太平,有为终蔽性光明”。天理无亲,常与善人。多行善事,大至治国,小到寝食,实现的是自身价值,获得的是健康快乐。“菜把青青间药苗,豉香盐白自烹调”,耕读传家,理想与自然共眠,其乐融融;“地炉篝火煮菜香,舌端未享鼻先尝”,劳动所得,其香自溢,妙不可言。在国破的困窘中,息宁自我,一点点贫困算什么!即使面对“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的贫困折磨,仍然“自怜未废诗书业,父子蓬床共一灯”,与子共读的景象十分感人。“诸孙入家塾,亲为授三苍”,耄耋之年,主动教育子孙,让他们铭记:“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世事如潮,起落自然。精神苍白,思想贫血,心灵就脆弱,举止定粗俗,何谈安心?日本学者铃木大拙说,“井边的牵牛花缠住我的木桶,我借水喝”,无论波澜如何打击心扉,都要蓄正气、不欺心、养童趣、行善事,勿忘心安。“心安,是国安也”,人人心安,何愁国不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