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烟火气的麻油馓子
新疆天池 王国强 摄影
阳光甘甜
《虚无的十字架》
汉代羽人
棠棣花开又开
太行岁月(国画) 董继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大学本科4年,8个学期,其中第8学期要实习和写毕业论文,实际上课时间为7个学期。假定每学期上课18周,每周24节课,“读大学”上的课大约只有3000课时。有的家庭建立了“收支明细账”。你能不能建立一本“课堂时间利用情况明细账”?要好好想一想自己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是高还是低,有没有白白浪费过?你要确立这样一个理念:既然这堂课我已支出了时间,那就力求多学到一点新知识,或者获得一点新感悟!要收大于支,不要支大于收,更不能只有时间支出,而没有知识收获。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20日

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读书兴趣

——写给周元杰同学的信

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

周元杰同学:

你好!

看了你的答卷,知道你比较喜欢读书,2014年读了10本左右。每天你还根据读到的内容写读书心得,以锻炼思考力。这种做法很好,望能坚持。

你在答卷中提出:“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读书,还是根据书的实用程度读书?”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共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在《朱光潜谈读书》中说的两段话:

——有些人读书,全凭自己的兴趣。今天遇到一部有趣的书就把预拟做的事丢开,用全副精力去读它;明天遇到另一部有趣的书,仍是如此办,虽然这两书在性质上毫不相关。这种读法有如打游击,亦如蜜蜂采蜜。它的好处在使读书成为乐事,对于一时兴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养成一种不平凡的思路与胸襟。它的坏处在使读者泛滥而无所归宿,缺乏专门研究所必需的“经院式”的系统训练,产生畸形的发展,对于某一方面知识过于重视,对于另一方面知识可以很蒙昧……一个人如果抱有成就一种学问的志愿,他就不能不有预定计划与系统。

——读书必须有一个中心去维持兴趣,或是科目,或是问题。以科目为中心时,就要精选那一科要籍,一部一部地从头读到尾,以求对于该科得到一个概括的了解,作进一步高深研究的准备。读文学作品以作家为中心,读史学作品以时代为中心,也属于这一类。以问题为中心时,心中先须有一个待研究的问题,然后采关于这问题的书籍去读,用意在搜集材料和诸家对于这问题的意见,以供自己权衡去取,推求结论。

你看,朱光潜先生将兴趣与实用的关系讲得多么清楚!

在几十年读书的过程中,我也尝试着“以中心维持兴趣”,渐渐地收到了一些成效。比如,进入新世纪以来,新闻工作者遇到的一道难题是舆论监督。我将破解舆论监督难题确定为中心研究课题,在一段时间里,围绕这一中心集中阅读马克思、列宁、毛泽东有关舆论监督的论述。1848—1849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办《新莱茵报》时,非常重视报刊的“监督权”。马克思认为,报刊是“无处不在的耳目”,是“热情维护自己自由的人民精神的千呼万应的喉舌”。恩格斯在《路易·勃朗在第戎宴会上的演说》一文中说,“团结并不排斥相互间的批评”。“没有批评就不能相互了解,因而也就谈不到团结”。他还认为,在多种批评中,报刊批评是最厉害、最有效的批评。列宁也十分重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他在《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一文中明确要求报纸刊物“把那些顽固地保持‘资本主义传统’,即无政府状态、好逸恶劳、无秩序、投机活动的公社登上‘黑榜’”。通过学习和思考,我认识到舆论监督至少有三项功能:“纠误”功能;评判功能;警示功能。舆论监督可起到提醒、告诫的作用,个别人受到批评和监督,会使更多的人引为警戒、受到教育。我把学习心得写成了一篇题为“舆论监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的论文,《求是》杂志2005年第12期全文刊登。实践使我认识到,确定一个中心去钻研,是维持读书兴趣的有效办法。我把这种方法介绍给你,供你参考。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南振中

2015年2月24日

专注是记忆力的“增强剂”

——写给陈薇伊同学的信

大学生的记忆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记,就是把学习到的新知识保存在记忆的仓库里;二是忆,就是对知识进行回忆和重温。在学习过程中只记不忆,是记不住的一个重要原因。

陈薇伊同学:

你好!

看了答卷,知道你很喜欢读书,2014年读了11本。在读书时,把自己有感触的话勾画一下,加深印象。这些做法很好,望能坚持。

你在答卷中说:“看完的书总会记不住内容,这让我很苦恼,我想问问老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记住自己看过的内容?”这个问题使我想起半个世纪以前郑州大学的一次专题讲座。

1960年,李凖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了《耕云记》,郑州大学教务处约请他给师生作专题报告。那天李凖就讲到《耕云记》:春天,作者到玉山人民公社去,走在路上,雨淅淅沥沥地下起来。大路旁有个小草棚,人们都挤在下边避雨。从大路上跑来一个姑娘,在草棚边上找了一块刚能避雨的地方。天上亮出了几块黄色的云,雨停了。大伙急着赶路,像放开闸门的水一样,一下子都涌到了路上。姑娘抬头望了望天空,喊道:“同志们,还有雨!”果然没跑二百步远,一阵急雨,像筛豆子一样又哗哗地下起来。有人说:“春天雨就是多!”姑娘说:这里春天雨不多。上年4月1日到12日就没下雨。13日只下了四指雨。原来这位姑娘是自学成才的公社气象员萧淑英。大伙夸她好记性。姑娘说:其实人的记性都差不多,就看你专在什么事上。我娘就常骂我“没脑子,好忘事”。

50多年过去了,萧淑英这句话我依然没有忘记。“人的记性都差不多,就看你专在什么事上”,你看专注是多么重要!

很多人都知道电话号码难记,我就记不住自己手机号码,只好把它添加在自己的通讯录里,可电话接线员就能记住数以千计的电话号码。我在北京住了30年,上街还是记不住路,可出租汽车驾驶员就能记住全市主干道、景点、宾馆的地理位置。前些年,一位“的哥”将北京市地图摊开,把两粒黄豆丢下去,无论滚落到哪两个点,他都能说出两点之间最近的路该怎么走。不是因为他特别聪明,而是由于他的勤奋和专注。

10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