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16年前 本报记者为他找孩子
16年后 他带孩子找本报记者
16年后的丰硕收获
媒体联动
记者兵分数路问治污之策追污染之源
融入新丝路 谋求新跨越
本科一批录取结束
在豫扩招两千余人
车管所微信平台
推多项便民服务
“桑拿天”本周继续
气温保持高位运行
我国成功发射两颗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6年前 本报记者为他找孩子
16年后 他带孩子找本报记者
张德正(右二)和子女与赵娅君(右一)共同回忆当年经历

16年前 本报记者为他找孩子

16年后 他带孩子找本报记者

郑州报业集团记者 党贺喜 文 张翼飞 图

16年前,本报记者为他找孩子;16年后,他带孩子找本报记者。

昨日下午,50岁的张德正终于圆了多年心愿。他带着19岁的儿子张中原与促成他们一家团圆的恩人——本报记者赵娅君,在绿城广场如约见面。

16年岁月如歌。一张珍藏的报纸,一次时隔16年的会面,带我们穿越温馨的时光,感受绿城大爱和媒体力量。

苦寻爱子

《郑州晚报》为他带来曙光

1999年7月10日,对张德正来说,是人生中的“黑色时光”。

当日上午,他忙着打理生意,妻子赵霞带着两岁零七个月的儿子朵朵(张中原乳名)去黄河食品城买东西。在信息学院路和农业路丁字路口,赵霞给孩子买一个小皮球后,继续在路南买东西,朵朵则跑到路北玩去了。当时路北有几个开着拖拉机卖西瓜的瓜农,适逢城管来此清理占道,一转眼间,朵朵不见了。

爱子丢失,这对于张德正夫妇来讲如同五雷轰顶。所幸,目击者提供了一条线索:朵朵曾爬上一对中年瓜农夫妇的瓜车玩耍。次日,张德正夫妇俩终于在经七路找到那对瓜农夫妇,他们是中牟县韩寺乡北岗村人。但两人说,当时以为孩子是旁边瓜摊的孩子,就把孩子抱给了另一名中年妇女。至于那名中年妇女是谁,后来又把孩子交给了谁就不得而知了。

线索从此中断。近乎“疯狂”的张德正夫妇开始了艰辛的寻子之路:到派出所报警、发动亲友四处打探、张贴寻人启事、大海捞针式地寻找、在中牟县电视台做寻人广告……

说起当年的寻子经历,张德正刻骨铭心:“俺两口天天骑着自行车,把韩寺乡北岗村周边20多个村都跑遍了,用大喇叭吆喝,贴寻人启事,还花钱在中牟县电视台做了寻人广告。”

(下转八版)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