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16年前 本报记者为他找孩子
16年后 他带孩子找本报记者
16年后的丰硕收获
媒体联动
记者兵分数路问治污之策追污染之源
融入新丝路 谋求新跨越
本科一批录取结束
在豫扩招两千余人
车管所微信平台
推多项便民服务
“桑拿天”本周继续
气温保持高位运行
我国成功发射两颗
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6年后的丰硕收获

记者手记

7月25日。清晨出门,手机忘带。

中午时分回来,好多未接电话,未读短信、微信。

有人找我,那么迫切:

“咱晚报有个记者叫赵娅君吗?16年前她帮一个农民工找到了孩子,现在这个孩子长大了,非常想见她一面,哪位朋友认识她,请联系一下……”

最初的反应是:是不是弄错了?在近10年的热线记者生涯中,写过太多社会新闻,自然有不少为百姓呼吁的文字。所以,对这个事件,没有特别印象。

电话联系上16年前帮其找到孩子的张德正。他给我传来了那张保存16年之久的报纸图片。

已经泛黄的报纸,熟悉的“记者赵娅君”几个字,一行黑黑醒目的大标题:《小朵朵,你在哪里?》

记忆的闸门瞬间开启,“小朵朵”这个名字,我有印象。

直觉告诉我:既然孩子找到了,一定还有追踪报道。

翻箱倒柜,寻找厚厚的几大本剪报本。在满手油黑之后,终于惊喜地看到:在同一页上,贴着两篇关于小朵朵的报道。第一篇是朵朵爸爸保存了16年的寻人报道,第二篇是追踪报道《小朵朵回家了》。

记忆开始模糊还原,当时的一点一滴。

接到一个热线电话。一个孩子丢失了11天,父母多方寻找,杳无音讯,几近绝望。最后,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到当时郑州影响力最大的媒体——《郑州晚报》上。 (下转八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