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16年后的丰硕收获
“寻找中国足球的未来”
第二季昨日启动
“七人行”书画巡展到郑州
16年前 本报记者为他找孩子
16年后 他带孩子找本报记者
《百家讲坛》“小鲜肉”
周末家乡说“清案”
ITF郑州站落幕
王雅繁力战夺冠
河南男篮不敌陕西
让画来“说话”
建业今晚夜战上海滩有“想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16年前 本报记者为他找孩子
16年后 他带孩子找本报记者
两次寻人
绿城爱心故事持续上演
张德正展示珍藏了16年的老晚报。
小朵朵丢失前的照片。

16年前 本报记者为他找孩子

16年后 他带孩子找本报记者

(上接一版)7月21日,孩子已丢失11天,张德正夫妇几乎绝望。这时,一位朋友建议说,找找《郑州晚报》帮忙发个稿子试试呗。怀抱试试看的希望,张德正立马拨打《郑州晚报》热线电话。当时值班记者赵娅君接到求助电话后,立即着手采访写稿。第二天,《朵朵,你在哪里?》一稿在《郑州晚报》二版头题刊登。第二天,失联12天之后,小朵朵奇迹般地回到父母身边。

回首往事,作为见证者,赵娅君对绿城人的爱心和热心历历在目:“22日那天,稿子发出仅仅几个小时,好几条关于朵朵的线索就不断提供到报社,当天下午6:30,小朵朵就和他的父母亲在中牟县黄店乡侯庄村一家村民家中团聚了。”

23日,《郑州晚报》以《小朵朵回家了》为题,向爱心人士报平安。当初小朵朵确实是被一个卖瓜的中年妇女领走的,当时她以为是孩子有什么病被遗弃的,于是就带回家中。可两天过去了,她发现孩子活蹦乱跳,很正常,就跟在郑州的外甥说,让他在郑州注意一下寻找孩子的信息。报道刊登后,她的外甥看到了晚报的稿子。12天内,爱子失而复得。喜极而泣的张德正专门致电赵娅君,朴实的话一连说了好几遍:“谢谢郑州晚报的热心人。”

寻访记者

16年后真诚道谢圆心愿

16年来,张德正,这个在河南做生意的山东人一直有个心结:想见见当年帮助他找到儿子的恩人。

“今年年底,我们一家要回山东烟台了,拖了16年了,我一定要在回去前见见恩人,郑州人帮了我这么多,我不能就这样离开郑州。”昨日下午,张德正向记者道出第二次寻人的初衷。

恰好,张德正与文化路街道办事处爱心联盟会长田关心是朋友,于是请他帮着一起寻找“赵记者”。作为爱心人士,田关心也是1066公益交流群的“群众”。7月25日,田关心在群里发了一则“寻人启事”:当年帮助老朋友找孩子的晚报赵记者,你帮过的人非常想和你见一面。1066公益交流群主播立即想到了公益达人、《郑州晚报》摄影记者廖谦。

接下来,两次寻人的故事在绿城广场有了完美结局。

昨日下午,19岁的张中原见到记者赵娅君时,情不自禁地拥抱起来,眼泪夺眶而出:“阿姨,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张德正带来珍藏了16年的报纸——一张发黄的1999年刊登有《小朵朵,你在哪里?》稿子的《郑州晚报》,还有同样发黄的当年的寻人启事、小朵朵3岁时的照片等。历历往事让人动容,张德正说:“想当年,我费力费时费钱都没找到孩子,几乎绝望,谁能想到,我抱着试试看的念想给报社打了一个电话,没花一分钱就找到儿子。赵记者还有报社都是我的恩人哪。您的大恩大德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我一定要好好报答您,今后我们就是终身朋友和亲戚了。”

面对张德正父子的感谢,赵娅君说:“这都是职责所在。不用感谢我,要感谢就感谢当年的《郑州晚报》。如果没有晚报的巨大影响力,就不会有你们父子的团聚。作为媒体,为百姓鼓与呼,也是我们应该做的事。”

赵娅君说,从和张德正取得联系后,她就一直在极力搜索自己的记忆。她坦陈,好多细节记不清了,乍一听还以为“找错人”了。做了十多年社会新闻记者,曾写下数不清的这类新闻。能向社会输送正能量,这是媒体人恒久不变的责任和使命。这次会面,有点意外,心里很暖。

两次寻人

绿城爱心故事持续上演

16年前,本报记者为他找孩子;16年后,他带孩子找本报记者。

两次寻人,提供线索帮忙找孩子的热心人、好心的卖瓜夫妇、看到报纸促成孩子找到父母的年轻人、爱心人士田关心、1066公益交流群、知名和不知名的默默关注者……16年,绿城郑州的爱心故事持续上演,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爱心队伍。

张德正说,回馈爱心的最好办法是自己也怀抱爱心,多做善举。不久前,他也加入郑州“爱心联盟”团队,利用自己的开锁特长,为居民免费修锁开锁,以解燃眉之急。“到现在,我已经印发五六百张服务卡了,下午来和你们见面前,我还帮我们院一家居民把门锁修好了。”

收获爱、付出爱、传递爱……强大的“郑能量”,不仅在彼时,不止在此时,时时而恒久。不竭的“郑能量”,感染身边人,感染一座城,温暖过去和现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