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8版:文体新闻 | 上一版3 | ![]() |
|
||||||||||||||||||
|
||||
《百家讲坛》“小鲜肉” 周末家乡说“清案” 本报记者 左丽慧 实习生 刘锦丽 文/图 7月25日上午,《百家讲坛》首位80后主讲学者、中国人民大学清史博士,被读者戏称为“《百家讲坛》小鲜肉”的唐博来到郑州市购书中心,参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郑州市台办、郑州市新华书店联合主办的《清案探秘》新书首发式,与读者分享《清案探秘》的节目录制与写作心得。 三十岁出头的“郑州老乡”唐博,1999年毕业于郑州市七中,是当年河南省历史单科状元和郑州市金水区文科状元。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填报的所有学校都只选历史专业,硕士和博士也是历史专业。正是这种专注和勤奋,让他的学术之路走得十分顺利,三十几岁就登上了《百家讲坛》,成为该节目首位80后主讲学者。 唐博回到家乡郑州,向读者讲述了自己与《百家讲坛》的缘分。从接到栏目组电话开始,几经波折,节目内容从清朝商战调整为清朝悬案。在将近一年的节目录制时间里,唐博几乎把每个周末都花在文稿撰写、修订及节目录制中。 唐博介绍,与《百家讲坛》同类题材节目相比,《清案探秘》具有涉猎广泛、紧贴现实、生熟结合、弘扬正气四大特点,为普通人写史,为老百姓立言,聚焦贪腐大案、商战悬疑、百姓奇闻,直击清朝重案现场,展现了清代社会生活的全景画卷。 作为历史学者,唐博建议学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学术接地气,写人民喜闻乐见的历史;传统文化与时俱进,增加体验式要素;信任互联网+,加快传播历史正能量;走出国门广泛交流,不媚俗,不媚外。 最后,唐博分享了自己的学术成长道路。他说,他曾经表达磕巴,语无伦次,体育挂科,也曾提笔忘字,难以成文,有今天的成就靠的是磨炼、智慧、体验和勤奋。活动当天唐博的高中历史老师也来到了现场讲述了唐博高中时期的学习生活,唐博建议学弟学妹们要有规划的学习,不要死读书。唐博表示,他曾经因为就业的问题也动过改行的念头,但历史是他从小的兴趣爱好,最终他坚持了下来,才有今天的成就。他认为,让兴趣引导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是自己成功的最大秘诀。这一观点引起了现场读者的强烈共鸣。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