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博古斋
商都钟鼓
阅汉堂记
成语·郑州
随笔
lh57109
lh5711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追寻“梅峰远眺”

慎廷凯

“梅峰远眺”,曾经是历史上的“郑州八景”之一。“梅峰”,即位于郑州市区西南郊的梅山,距市区不足20公里,在新郑龙湖镇西北部的梅山村。

梅山虽称之谓“山”,实则主峰海拔不足300米,面积仅4平方公里。“梅峰远眺”,为何作为“郑州八景”之一?其一是与梅花有关。史书说梅峰“其称未详”,从未见文字记载,之所以称其为“梅峰”,缘于民间传说:古时候这座山上梅树较多,天上仙母一次云游到此,看到漫山遍野梅花盛开,香飘十里,于是便即兴将此山称为“梅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既然天上仙母曾来云游赐名,自然就有了知名度,且听老年村民说,这里还有几座庙,里面敬有“三皇”和“碧霞元君”,说明此山乃风水宝地。不过此说属于演绎,带有神话和迷信色彩。其二,民国五年《郑县志》载:“其脉来自嵩岳,经密县皆为石山,至北脱为土,隆然突起,状似乳形,为一郡之望。西南诸岗岭多源于此。其称未详,或谓旧多梅花故。山之巅有庙,一曰三皇庙,二曰碧霞元君庙。”由此可见,所谓“梅峰远眺”中的“远眺”,指的是此山乃“一郡之望”,为郑州近郊登高的最佳景点,登此山顶举目远眺,东有泰山,西南有嵩山,遥遥相望,山峦起伏;往北可望郑州城,犹如高屋建瓴,视野辽阔,一览无余,使人心旷神怡。实际上,眺望嵩山无疑,眺望泰山却难。此说不过是文人的想象而已。

清代乾隆年间,郑州知州张钺一次外出察访,途中路过梅峰,忽被阵阵清香吸引,于是拾级而上,直至山巅,登高远望,只见山上山下,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各色梅花竞相开放,馨香袭人。兴之所至,遂欣然命笔赋诗一首,题名《梅峰远眺》:“莅郑推名胜,峭杖空。势联嵩少迥,事记楚师雄。平野层层树,危岚面面风。檀香谁剪伐,孤负此穹崇。”不久,张钺主编《郑州志》,便将“梅峰远眺”列为“郑州八景”之一,志书又以“梅峰远眺”为留诗一首曰:“远近群瞻卓笔形,无心出岫忽升腾。鸽王离怖梵天近,五色蒸霞绕上层。”此外,时任郑州学正的朱炎昭,亦写过一首赞美“梅峰远眺”的诗,曰:“西南杳杳黛如烟,指点梅峰落照边。可有寒香留鹤守,直疑山色胜龙眠。云骄横抹晴岚底,岫冷孤撑小雪天。何日吟肩驴背耸,谬从此际访逋仙。”这些大概是古代名人流传下来赞美梅山风景的最佳诗作了。

郑州虽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但因商代都城等遗址年代久远,几千年以前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大都灰飞烟灭,只留下一些古城残垣和破败建筑。只是到了明清时期,才有了“郑州八景”之说。作为一座平原城市,有此“梅峰远眺”景观,不仅为郑州增添了山色之美,且可作为城南一大天然屏障。

“梅峰远眺”既为一大景观,为何多年来“藏在深闺无人识”?上年纪的村民说,“自古梅山一条路”,而且这条路是官道。所以历史上梅山村也曾有过酒肆客栈鳞次、路上车水马龙、客商络绎不绝的繁华。每年农历六月,还有热闹的庙会,算是附近十里八村百姓的一大盛事。

40年前,我在市委工作,登上七楼平台,向南眺望,尚可看到梅山轮廓。但时过近半个世纪,身居高楼大厦之林,又常被雾霾笼罩,已很难看到郊外梅山的身影。据去过梅山的人说,上个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时,山上原来的梅树有的被砍了当柴烧,有的被病虫害损害,还有些被人为砍伐改种庄稼,如今只剩有零星梅树。原先此山还曾是几条小河的发源地,山上的植被也相当好,可惜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为破坏,山上的泉源早已干涸,梅树等已不多见。不过,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也许“郑州八景”中的一些景观尚能恢复。据一位自驾车前去旅游的朋友说,近几年当地正在大量种植各类树木,努力恢复过去山上的植被,历史上遗留的寺庙和景点,也正在修复。近年来,梅山村先后被评为郑州市生态示范村。但愿不久的将来,“梅峰远眺”的美丽景观能够再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