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岳飞之死 任崇岳 岳飞是南宋抗金的擎天一柱,是秦桧卖国投降的最大障碍。金国统帅兀术给秦桧送信说,你必须先杀了岳飞,然后才能议和。宋高宗赵构见岳飞屡立战功,手握节钺,怕他尾大不掉,功高震主,岳飞如真的收复失地,迎接徽、钦二帝还朝,自己就得拱手让出天子之位,因此必须解除岳飞的兵权。秦桧摸透了高宗心理,便肆无忌惮地加紧了对岳飞的迫害活动。 绍兴十一年(1141)七月,岳飞从抗金前线楚州(江苏淮安)回到临安,与岳飞不和的大将张俊便造谣说,岳飞放弃山阳(楚州),退保长江,秦桧又唆使他的党羽万俟卨(读作mō qí xiè)弹劾岳飞,说他认为山阳不可守,沮丧士气,动摇民心,应罢免其枢密副使之职。大臣何铸、罗汝楫在秦桧的授意下跟着鼓噪,于是宋高宗马上免了岳飞官职,改封他为武胜定国军节度使,充万寿观使。宫观使是没有具体执掌的闲散差使,岳飞喋血沙场,功勋盖世,却落得如此结局,未免愤懑不平,他没有就任,径直上庐山去了。 秦桧知道仅凭万俟卨的诬告,还不能置岳飞于死地,又指使受过岳飞责罚的王贵、王俊诬陷岳飞。王俊说岳飞部将张宪要领兵去襄阳造反,并牵连到了岳飞。王俊把告发状送给王贵,王贵马上送到镇江枢密行府交给张俊,适逢张宪与岳飞长子岳云来此公干,二人立即被捕。张俊用重刑逼迫张宪承认谋反,张宪不招,秦桧派人把张宪、岳云押往临安,下于大理寺狱中,同时假造了一张张宪的供状,说岳飞谋反。高宗不问真假,便下诏逮捕岳飞,在大理寺审问。秦桧派杨沂中去庐山诱骗岳飞,并特别交代:“要活的岳飞来。”杨沂中也是趋炎附势之徒,他假惺惺地对岳飞说,张宪、岳云虽然系狱,但并无什么大事,只是需要将军对证一下。岳飞知道张宪、岳云赤胆为国,可能因与同僚有嫌隙而被诬告,作为统帅,他有责任分辩清楚,于是决定随杨沂中入朝,不料却被带入了大理寺。岳飞见张宪、岳云戴着枷锁、镣铐,浑身是血,痛苦地呻吟,这才明白自己落入了秦桧一伙的圈套。 首先审问岳飞的是御史中丞何铸。岳飞脱掉衣服,让何铸看他背上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仔细审查了档案,觉得全是不实之词,便报告给秦桧说:“我无意偏袒岳飞,只是觉得大敌当前,无故杀一大将,于国家不利!”秦桧不高兴地说:“这是皇上的意思。”随即撤换了何铸,改由万俟卨审讯。岳飞虽受到了严刑拷打,但绝不承认谋反,他知道争辩无用,只长叹说:“我落入国贼秦桧之手,使我为国忠心一切都休!”宋高宗、秦桧如此迫害功臣,激起了正直人士的愤怒,纷纷上书请求赦免岳飞。和岳飞一起被解除兵权的韩世忠要秦桧拿出岳飞谋反的证据,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事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大怒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秦桧一伙又给岳飞罗织了两条罪状,一条是岳飞说过“已与太祖(赵匡胤)皆三十岁建节”,自比天子,狂悖僭越;另一条是金兵入侵淮西时,天子下札13次催促,按兵不动,违抗圣命。岳飞虽说过了32岁当了节度使,但并未和赵匡胤相提并论,他每次接到朝廷命令,马上率军开赴前线,从未逗留。这两条罪状均不成立,连审问的人都觉得尴尬。到了这年腊月二十九日,案子还无进展,秦桧感到极大不快,他在屋里吃着柑子,用手玩弄着柑皮。他老婆王氏过来说:“老汉这样优柔寡断,捉虎容易放虎难啊!”秦桧随手撕下一片纸,写了几个字送入狱中,岳飞便被杀害了。岳飞在供状上只写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死时39岁。 |
3上一篇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