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随笔
衡阳感怀
成语·郑州
随笔
散文
lh5821
lh5710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成语·郑州

不见黄河心不死

李济通

不见黄河心不死,出自清李宝嘉小说《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他到如今还说他自己冤枉。不见黄河心不死……明天我要把外国人请了来,叫他看我发落。”其实,不见黄河心不死,由一则民间传说演绎而来,其故事的发生地,就在咱们巩义市。

相传从前,巩县沿黄河一带,有个黄员外,家有良田千亩,店铺无数,是位富甲一方的大财主,挂过“千顷匾”。黄员外膝下无子,只有一个女儿,芳名黄荷,黄荷生得如花似玉,人见人爱,被黄员外视为心肝宝贝、掌上明珠。然而黄荷到了二十岁,因为黄员外嫌贫爱富,仍未出嫁。无奈之下,黄员外决定趁元宵佳节,公开招亲。

古代公开招亲,常用的方法是抛绣球。姑娘稳坐绣楼,看中了谁,就抛球于他。这样,接到绣球的男子,就是她未来的郎君了。且说元宵这天,应婚者络绎不绝,看热闹的更是人山人海。然而半天过去,黄荷手中的绣球仍未抛出。中午时分,村里来了个玩社火的唢呐班子。内有一个吹唢呐的青年,名叫梁新,他唢呐吹得好,更是一表人才。他吹的曲子,千回百转,分外动听。高亢处,云开雾散;哀怒时,万人噤声。此时,黄荷不仅为梁新委婉的乐声打动,也被他气宇轩昂的容貌所迷惑,于是对着梁新,毅然抛出了手中的绣球。梁新原就倾慕黄荷的才貌,今见她举起素手,抛球于他,禁不住心花怒放,欣喜若狂。然而,悲剧也由此开始。

封建社会,婚姻讲究门当户对。试想,一个是家有万贯的大家闺秀,一个是社会地位低下的吹鼓手,尽管你有情我有意,但囿于门户之见,终归是水中月、镜中花,好事难成。

自元宵节分别之后,梁新思念黄荷,肠一日而九迴;而黄荷怀念梁新,同样是愁肠百结。结果是,梁新不久因见不到黄荷郁闷而亡,黄荷亦因被父逼嫁他人而投河。就这样,两个心心相印的恋人,双双命丧黄泉。传说梁新虽死,但心仍在跳动,为的就是能见到黄荷。朋友们知道他的遗愿,就在黄荷投河的地方,选址将其埋葬。不久,就在黄荷投水处,长出一朵美丽娇艳的荷花。人们据此认为,梁新之所以心不死,都只为能见到他心仪的黄荷。于是就有了“不见黄荷新不死”之说。后来这个凄婉的故事在黄河岸边广为流传,因黄荷、黄河同音,新又与心同音,传来传去,也就成了“不见黄河心不死”了。

不见黄河心不死,也做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黄河不死心,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多用来表示不到绝境、绝不放弃的决心和信心。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