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在新郑逛吃逛吃 (第七季)
再谈拾金不昧
两个“吃货”的幸福生活
开心的环保小卫士
开学季引热
“开学经济”
健康顾问
钱币收藏达人孙万岭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钱币收藏达人孙万岭

本报记者 尹春灵 刘栓阳 文/图

在一间20平方米的房间里,摆着两张桌子,上面满满地码放着各种钱币,宋朝的古币、清朝的12帝古币、北伐战争时期的革命军北伐胜利纪念币、1953年的1分纸币、1955年的5分硬币……数不胜数。它们的主人,就是新郑市孟庄镇酒孙村的孙万岭。

屈指算来,今年46岁的他已有20年的“藏龄”。“当时就觉得好玩,没事干时,就把见到的硬币收藏起来。”提起自己当初收藏钱币的过程,耿直的孙万岭记忆犹新。那时,他对硬币情有独钟,闲暇时会出去“淘宝”,还会用整钱兑换商店老板的零钱。没想到一个无心的举动,多年来自己却一直坚持下来了,日积月累收藏的钱币不仅范围广泛,而且数量众多。

在孙万岭的藏品中,只要是新中国成立后发行的硬币和纸币,孙万岭收藏的都有。现在,我们看着1953年的1分纸币、1955年的5分硬币,感到既熟悉又陌生,但是很多90后都没有见过这类钱币。宋朝、清朝的古币、苏维埃、北伐、开国等特定时期的纪念币,也让古币有了浓浓的历史文化味道。

“当时一分钱就能买到东西,可现在什么也买不到,就是一角钱,要买件东西也很困难。这说明社会购买

的上升,它们已经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有感于钱币的更新换代,孙万岭说,它们见证了当时的购买力与历史变迁,它们的淘汰与退休,也证明了生活条件的改善与经济水平的提升。

这几年,孙万岭还通过书籍、报纸、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钱币收藏的信息,希望了解更多此方面的知识。他认为,收藏钱币可遇不可求,遇到了就收藏,没遇到也就算了,不必纠结于得失之间。这些年的收藏经历,虽说劳心劳神、费时费力,但却使他开阔了视野,培养了乐观、豁达的心态。

孙万岭认为,钱币融历史与艺术于一体。说它是历史,因为它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历史的缩影与见证;它又是艺术品,是因为小小的钱币上有人有物,有各种绘画方式。收藏钱币,可以重新认识钱币,在收藏中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其实是一种精神享受。

每一件钱币藏品背后,都有一段不曾磨灭的历史。现在很多人对那些纸币都无清晰记忆,尤其是古币,根本就没见过。但也会有一些“识货”的,看到他收藏的钱币后,会有认同感,会和他聊起那个时期的历史。如果你对钱币藏品感兴趣,可拨打13949145628与孙万岭联系。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