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郑东足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生态意志勾勒水域靓城
无缝接驳打造枢纽之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生态意志勾勒水域靓城

一尊和谐、遒劲的如意雕塑挺立在郑东新区的绿意之中。

如意,一种象征祥瑞的器物,这是郑东新区的“图腾”,也向人们传递着“和谐”“幸福”的城市理念和美好愿望。

站在郑东新区的街头,现代城市的繁华与水域靓城的恬静相得益彰。空中俯瞰,如意湖与龙湖,通过如诗如画的运河紧密相连,形象地构造了一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如意”。

高标准高起点 强调生态宜居

在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浪潮中,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城市,几乎成为所有城市的梦想。在求高、求大、求强之风盛行的氛围中,郑东新区独辟蹊径,提出走建设“宜居郑东”之路,摆脱钢筋水泥“堆砌”CBD,这无疑是一个颇具胆识和智慧的抉择。

遵循宜居与幸福这两大现代城市建设的内涵,郑东新区,这座水域靓城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特立独行”的一面。

2000年,河南省和郑州市的领导在提出高标准高起点建设郑东新区决策之时,就特别强调了生态和宜居的建设理念。

郑东新区在建设之初,没有单纯效仿上海陆家嘴、深圳福田等样板,而是另辟蹊径。生态、共生、新陈代谢、环形城市,这些至今在国际城市规划领域尚属先进的理念,在15年前进行的郑东新区规划时贯穿始终,至今都不落伍。

“宜居”这个概念也第一次出现在郑州城市建设历史上。

郑州也第一次站在和西方发达城市同一标准、同一理念上进行城市建设。

“白日风情诗意足,夜色入画更动人”,用这句话来描绘如今的郑东新区一点不为过。

短短15年,郑东新区的大美展现在人们眼前。

目前,全区建成城市公园、小游园40多个,绿化面积近2500万平方米,水域面积超过1500万平方米。

有所弃,才能有所取。“城市核心区建湿地公园,一半土地是绿地,在国内新区建设中很罕见,环境与形象也是一种生产力。”一位曾参与郑东新区建设的领导说。

在上海工作的郑州人小徐,看中了郑东新区的宜居环境,放弃上海置业的想法,回到了家乡。像小徐一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逐渐成为都市人的“幸福生活”。

路网四通八达 服务网络完善

这里开车不堵,路网四通八达。目前已铺建城市道路675公里,实现通车436公里,“环形城市”的设计理念,让车辆快速聚集,快速散开。

这里更看不到“天天挖沟”场景和私搭乱建的线杆。建设之初,水、电、气、暖、通信等管网提前铺设,累计铺设1372公里的管网,11万伏的变电站全部入地。

这里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普惠性服务网络完善。东区共有中小学幼儿园102所,在校教师3000人,在校学生5.3万人;拥有医疗床位2400余张,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郑大一附院等大型医院先后开工。

这里的小区鲜见“防盗窗”,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智慧城区。小区技防和物业管理拥有全国先进水平,完成了“数字城管”和“平安东区”的融合对接,指挥中心监控设施已实现运行。

这里的社区商业如火如荼。全国最长的商业步行街——3.6公里长的CBD商业步行街人流攒动。塔博曼、银泰、喜来登、万豪等品牌先后入驻。

这里在高标准建设城区的同时,也在高标准改善人居环境。目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500套。龙湖、白沙区域13个新型社区正在建设,累计开工671万平方米。

这里全面推行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市政、绿色交通,完善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在龙湖金融中心规划建设综合管廊、公共交通换乘中心,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变电站、热电厂、水厂、气源站等超前建设,还预留了未来的发展空间。

因为宜居,截至2014年年底,东区建成区面积105平方公里,入住人口105万,CBD入住率超过90%。

得益宜居定位 魅力不断显现

如今,居住在郑东新区的人们是幸福的。

他们不用“候鸟式”迁徙,就能在小范围内实现工作、居住、休憩、医疗、教育等需求,这样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宜居。

如今,许多人感慨与好奇:12岁的郑东新区,越建越年轻,魅力也不断涌现。

这得益于宜居的定位,更得益于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人们宜居乐居之后,对城市提出了更高要求,回归自然,达到人类、城市与大自然合而为一。”曾担任黑川纪章助手的周定友说。

法国巴黎著名建筑设计师保罗·安德鲁则将郑东新区与巴黎相媲美。“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城市,与巴黎类似,采用了生态城市的理念,让城市建筑与自然为一体。”

郑东新区正编织着大城之梦,它带来的生态、宜居、共生理念,提升着古老郑州的城市品位与档次,也带来了人们幸福指数的不断攀升。

郑东新区的宜居建设不仅为郑州都市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范本,也为国内城市建设探索出了一条通过和谐达成宜居的发展思路。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