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市长电话一周综述
“王宽家”:从爱暖中原到情动中国
荥阳市打造“十廉一体”廉政教育新模式
教育援疆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
快递业实名制来了
省部级以上劳模
生活困难将获帮扶
心肺脑复苏新技术
应用研讨会在郑举行
我市部署煤炭
安全监管工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教育援疆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融
——郑州五年援疆支教纪实

本报记者 赵文静

从哈密市出发,向北越过天山,车子驶向巴里坤草原。中原大地正是赏红叶的季节,这里的高山盆地间早已银装素裹。巴里坤县的早晨是从9点开始的,旭日刚刚照到尖山顶,巴里坤一中校园里便传来学生的朗朗晨读声。来自郑州互助路小学的援疆老师赵鑫早早来到教室,开始备课。

与此同时,从巴里坤县往东约80公里,在伊吾县高级中学的艺术楼里,美术老师郭佳玉则带来了郑州106中学学生的画作,正与高三美术班的孩子们一起品评。

…………

五年来,我市10批206名援疆支教教师扎根新疆哈密地区和兵团十三师,在中小学校承担学科教学任务的同时,开讲大量公开课、示范课,携手当地老师结对帮带,把我市实施课程改革的成熟教学经验带到了新疆孩子的课堂上,在丝绸之路上写满了中原女儿的奉献……

持梦援疆支教 只因心中不舍

在伊吾县高级中学,美术老师是稀缺的。“以前,我们学校只有一个美术老师,而且没有高考指导经验。每到考试前,美术生都是自费跑到乌鲁木齐、甘肃兰州等地求学。”校长乔雅琴说,来自郑州106中学的美术老师郭佳玉,搅活了学校的特色教育。

今年3月份,郭佳玉作为郑州市第九批援疆教师,来到伊吾县高级中学担任美术专业老师。刚到学校时,郭佳玉发现有些学生不但没有画板画架,连画纸都买不起,便自己花了4000多元钱,托朋友在郑州买了十多套画板、画架、画纸等美术用具寄过来。硬件有了,郭佳玉摸清学生的绘画基础,运用郑州市教育局配备的便携投影仪,慢慢地建立起了一套符合当地学生的美术课程教学体系。

第一次支教期满,眼看美术班的学生迈入高三关键期,郭佳玉心里“放不下”,便再次向郑州所在学校申请赴疆支教,8月底就又站在了伊吾县高级中学的讲台上。“孩子们的学习更不能落下。”尽管离支教结束还有两个月,郭佳玉却早早地联系好清华美院的大学同学,在他支教结束后来带这些孩子们。

“郭老师来了之后,孩子们不用再到外地学习美术,又拾起了文化课。不仅如此,学校还与106中学结成手拉手学校,建立了两校长期交流机制。”乔雅琴校长感慨地说,今年全校68人参加高考,本科达线率56.3%。其中,美术特长生14人全部达到本科线,创下了历史最好成绩。

“这五年,郑州市教育局共派出26名老师来伊吾县支教,这些老师不仅带动了受援学校的发展,还经常送课送教下乡,将作用辐射到每一个偏远乡村。”伊吾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滕春玲说,五年来,伊吾县收益很大,本科上线率翻了一番。

名师送课资源共享 挖潜教育援疆思路

“同学们,写作文时你们最烦恼的是什么?”巴里坤县一中初一二班教室里,郑州市名师、郑州二中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姚彩梅带来了《作文那点事儿》;五年级数学课堂上,郑州市名师、金水区文化路第一小学教师张伟振让学生在猜想验证、动手操作的探究活动中,学会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郑州名师千里送课、哈密教师到郑跟岗研修、开通“豫哈”直播课堂……自承担河南省2011年至2015年援疆支教任务以来,郑州市教育局结合新疆哈密地区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教育援疆方案,从市区25所一流的项目学校中分期分批挑选名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组成郑州市教育援疆支教工作队赴哈密支教。与此同时,从“输血”到“造血”, 从“跟岗”到“研修”, 从“单项作战”到“牵线搭桥”, 在深度上、广度上、空间上开拓教育援疆新思路。

五年时间里,郑州九中将正在使用的金太阳新课改资源库和北京大学课题移植到哈密市高级中学;哈密地区教育局利用“新疆远程教育网”和郑州四十七中联通直播课堂,开展了“高中理科通用技术课程远程直播活动”,填补了全疆空白;教育信息化跨区域试点区获教育部正式批准,试点工作顺利推进;郑州市教育信息网开发搭建了“云服务平台”,郑州教育优质教育资源已通过云服务平台远程输送到哈密市,实现了哈密地区师生在线点播和实况转播。

“两次支教的刘庆玲老师,发现当地教师课件制作不够熟练,不仅多次举办大范围培训,在临走之前将两大本厚厚的笔记送给学校教师。根据这本使用手册,现在老师们基本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巴里坤县一中副校长达桂荣说,五年来,每个援疆教师、送课教师都给她留下深刻印象。走访牧民家庭时悄声放下的2000元钱,寒冷冬季来临前从郑州寄来的暖暖棉衣,时时刻刻让哈密师生感受到来自家人的爱和关怀。

让哈密师生牵挂的郑州老师还有很多:首批教师刘素萍捐书赠物,把活页作文移植哈密市第九中学;爱生如子、无偿献血、捐书助学的第三批支教教师翟秀菊被誉为新疆的“张丽莉”;马春堂老师带着一家人援疆,在哈密市高级中学的讲台上一站就是三年;刘明智老师三次主动进疆支教、被誉为支教“专业户”;李长行、李永昌免费为来自山区、长期不能回家的孩子们理发,被孩子们称为“老师爸爸”;胡振老师牺牲周末和放假休息时间为竞赛班学生上课……他们遵道从心,用春风化雨般的爱心为郑州教育援疆树立了好形象,彰显出了大爱援疆真诚奉献、深情倾注培育桃李的援疆风采。

援疆支教收官在即 深化合作还在路上

古老的丝绸之路宛若一条彩色的游龙,从中华腹地飞腾而起,蜿蜒西进,待西出阳关、临近西域重镇伊州即今天的哈密时却摇身一变,分身三股,以其更豁达豪迈的身姿遨游中西亚,经奔欧洲的商都大邑。

数千年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黄河的血液注入天山的脉管,使得这方神奇的土地,汉韵十足,胡风满盈,你中有我,我中见你。如今,来自郑州的援疆教师把河南深邃的中原文化、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式通过他们的课堂带到了哈密地区的各个受援学校,融入了哈密众多师生的心灵深处,使之交融汇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区域。

“天山雪松根连根,郑哈情谊心连心。”哈密地区教育局长汤梅这样形容郑哈情谊。她动容地说,“十二五”期间,哈密地区选派了400余名教师到郑州跟岗研修学习,郑州共有10批206名教师来哈支教。今年,郑州大学与哈密地区电大合作成立的郑州大学远程教育校外学习中心正式挂牌,郑州一中对哈密地区二中新校区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给予了帮助指导,哈密地区各级各类学校与郑州市多所学校建立了手拉手结对关系……郑哈两地的交流合作,解决了哈密地区一批长期困扰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全地区教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学前教育入园率、义务教育入学率、普通高考录取率、双语教育普及率、中职学生就业率等各项指标均超过自治区平均水平,特别是普通高考各批次上线率连创新高。

“郑州五年援疆支教项目即将收官,但两地教育交流与合作一直在路上。”日前,在郑哈教育援疆慰问交流座谈会上,郑州市教育局局长李陶然郑重承诺,“今后,我们将珍惜这份友谊,继续深化两地友好学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学校课程建设、名师资源共享以及教育信息化推广等方面加强与哈密同仁的交流与合作。”

无疑,这种文化的融合、积淀,将是一笔用之不竭的珍贵财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