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发力餐饮特通渠道 好食材占领国人厨房
我是新闻人,我们永远在路上
苏建军:
路边修车18年供儿女读书
新郑市安排部署今冬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我是新闻人,我们永远在路上
——新郑市庆祝第十六个记者节表彰座谈会记者发言摘编

忠诚、责任、担当,是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长期以来,新郑市广大新闻工作者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报道,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为该市“临空经济强市”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新郑庆祝记者节座谈会上,部分一线记者讲述了他们的“新闻故事”,本报记者加以摘编,与读者一起感受记者这份职业的光荣与责任,酸甜与苦辣。

赵聪聪:

写群众故事,为时代放歌

通过走基层,我搜集到了太多的新闻故事,认识了不少友人,也收获了许多感动,我深深地体会到:到了基层,就有报道的素材,就有了思想的火花,就有写不完的精彩故事。只有发扬这种“接地气”的精神,才能用手中的笔,写群众故事,为时代放歌。

唐东亮:

新闻人要有亮剑精神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说:“面对强大的敌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这种精神,我称之为亮剑精神。

新闻人也需要亮剑精神,就拿文广新局栏目部来说,去年,栏目部要在一个月之内对新郑电视台所有专题栏目进行全新改版。面对节目需要全方位升级、栏目需重新组合、新同志经验不足等困难,所有人不退缩,不懂就问,加班加点,在20天就重新设计定位并拍摄制作了新栏目样片,圆满完成目标任务。我想,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勇于挑战的拼搏精神正是我们新闻人需要的亮剑精神。

刘冬:

做新闻,当好四种人

六年的新闻工作,让我深深感到,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有造就的新闻人,必须当好“四种人”:

一是要当好责任者,确保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二是要当好领跑者,不断改良自己的采编技能。三是要当好读者,以读者的角度和要求来评判和审阅自己的新闻。四是要当好理论者,不断学习,用理论指导自己。

张燕萍:

我和新闻在一起

作为《新郑新闻》的一名记者,我觉得最首要的就是要讲政治、顾大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多方位宣传发展的“亮点”和“闪光点”及先进典型,团结、鼓舞、引导人民群众为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贡献。其实,当你看见新闻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电视上;当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

刘佳美:

胸怀责任感,传递正能量

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面临着不小的冲击,但其正面报道的力量和作用,是网络媒体不能比拟的。所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在社会的转型期,要胸怀社会责任感,用正面报道和暖人暖事来传递社会正能量,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同时,新闻工作者作为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桥梁,要将政府的各项政策传递到千家万户,同时把群众的声音反馈给政府,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深入基层一线,用真实生动的事例去感染人,用鲜活的语言去贴近百姓,“让文字沾上清新的露珠”。

孙宁宁:

记录新郑发展,辛苦而满足

作为新郑市文广新局电视台栏目部的一名记者,我最深的感受就是泪水与欢笑同行,汗水与收获常在。在从事电视专题节目制作的过程中,外联、设计文案、组织观众、录制节目、后期制作……虽然辛苦,但能够记录新郑的发展,我感觉很满足。

尹春灵:

发现真善美,弘扬真善美

记者走基层可以发现新闻的“真善美”,进而表现真善美,弘扬真善美;还可以更加了解百姓的生活变化与精神状态,更加明晰地看到肩上所担负的责任,更加准确地找准以后努力的方向,更加强烈地呼吁社会了解、关怀并帮助弱势群体。

卢浩:

身在其中,体会付出与收获

刚接触这项工作时,我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经过时间和实践的积累,我也在不断成长。这一路,有太多的坎坷和辛酸,也有收获与欢笑。

我们每天的工作是从接到任务到联系采访对象,再到采访和写稿,整个过程让人感觉紧张、疲惫,只有在完成一篇稿件并顺利播出后,我们才可稍微松口气,只有身在其中,才能体会到付出与收获。

本报记者 昊涵 整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