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发力餐饮特通渠道 好食材占领国人厨房
我是新闻人,我们永远在路上
苏建军:
路边修车18年供儿女读书
新郑市安排部署今冬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苏建军:
路边修车18年供儿女读书

苏建军:

路边修车18年供儿女读书

本报记者 赵聪聪

在别人眼里,他是个勤快人,修车技术好,几个简单的工具就能把出了问题的自行车、电动车修理好;在家人心目中,他是个好父亲,省吃俭用,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培育出了优秀的儿女。

他叫苏建军,今年50岁。为了给孩子提供好的学习环境,1997年,略懂机械原理的他,带着妻子孩子从老家新郑市辛店镇来到城里,在新华路祥和二街街口摆了一个修车摊,至今已有18年了。

一辆三轮车、几把简单的工具,就是苏建军全部的用具。每天清晨,当路上还没有几个行人时,他已经要出门摆摊了;傍晚,当别人都在家吃着热腾腾的饭菜时,他才刚忙完准备收摊。两个孩子上学开销较大,为了能多挣点钱,不论是三九严寒,还是三伏酷暑,只要天气没有恶劣到极致,苏建军的摊位总会摆在那个街口。有时遇到下雨天不能出摊,苏建军并没有在家歇着,而是和妻子赶回老家管理那6亩多地。

虽然生活并不宽裕,但苏建军收取的修车费却是了了的。“建军不光修车修得好,他还是个热心肠,打气不收钱,小毛病也不收钱,有时候叫我们都很不好意思。”正在等待修理电动车的一位老大爷告诉记者。

“做人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摆这个摊位不纯粹是为了挣钱,也是为了方便周围的人。”朴实的苏建军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

然而修车的工作是辛苦的,但苏建军的心里却是美滋滋的,因为他有着一对优秀的儿女。孩子们从小就很懂事,不仅学习刻苦努力,平日里还力所能及地帮助家人做些家务。

如今苏建军的女儿已大学毕业,做了一名语文老师;儿子也大学毕业,成了一名军人。看着孩子们一个个有了出息,苏建军感到骄傲和自豪,也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困难都只是暂时的,相信今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苏建军说,虽然现在生活负担比原来小了,但他还是想继续帮大家修车,方便大家的同时,也能充实自己的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