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登封开排现代豫剧《平安是福》
新郑加强冬季大气污染防控
追寻豆腐与相扑的
传世之谜
登封:“红叶经济”能否飘红
中牟推行“三证合一”登记制度
新郑现代农业示范园初成规模
巩义开通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
中牟征集2016年民生实事建议
新郑多举措确保市民采暖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追寻豆腐与相扑的
传世之谜
——走进打虎亭汉墓
汉墓大门

追寻豆腐与相扑的

传世之谜

本报记者 张 立 文/图

发现乡村魅力

2000多口人的新密市牛店镇打虎亭村,在深秋的早晨显得格外宁静安详。村干部张海生与往常一样到村口散步,每天都要看一眼路过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打虎亭汉墓。这里保存着的两处壁画,曾是震惊世界的发现,竟与豆腐和相扑有关。

张红晓是新密市文物局职工,他在打虎亭汉墓工作了30多年。他带领记者走进略显荒疏的墓园,直奔打虎亭一号汉墓入口。“1960年,当地村民在修猪圈时发现这一墓葬,后来经考古人员发掘,有学者认为是东汉太守张伯雅的墓葬。”张红晓说着,伸手打开墓道大门后的电闸。“由于墓室内有大量浅浮雕壁画,灯光下容易褪色,所以尽量减少光照时间。”

走下数十阶楼梯,一处雕刻花纹的黑色石门即是墓门。张红晓说,整个墓门用十几厘米厚的石板封闭,相当坚固,宋代一个盗墓者被困在墓室内,曾试图凿开墓门逃脱,结果被石板挡住,死在墓室里。当年发掘时发现了这位盗墓者遗骨。石门背后,保留着一处砖墙被撬开的痕迹。

进入墓室,四周墙壁全部是黑色的雕刻壁画,有侍女、佣人、宾客,身着汉代服装,表情生动,动作逼真,可见当时雕刻工艺之精。在一处被命名为庖堂的墓室内,壁画上分别展示了几个人在操作石磨、接豆浆的场景,这被誉为全世界最早展示豆腐制作工艺的画面,说明早在1800多年前,中国人就掌握了制作豆腐的技术。当天采访中,巧遇一位慕名来参观的上海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他认为这幅制作豆腐的壁画有可能展示的是酿酒过程,并表示目前学术界也存在类似争议。

打虎亭一号汉墓为男主人的墓室,与此接近的二号墓据说是其夫人的墓室。与一号墓不同,二号墓壁画全部为彩绘。走入墓室,一片绚丽的画面,图中的侍女身材丰满、唇红肤嫩、眉目清秀,显示着汉代的审美标准,其中《车马出游图》和《宴乐图》最为著名,《宴乐图》表现了当年大型宴会的场景,宾客两旁就座,推杯换盏,中间空地上有人表演各式杂耍,其中就有日本国术相扑的场景。这也被认为是相扑最古老的记载。张红晓说,每年都有大批日本游客前来参观,他们多是冲着这幅壁画而来。

上世纪80年代,打虎亭汉墓曾经风光无限。当年这里是去往少林寺的必经之路,前往少林寺的旅游团先到这里参观。打虎亭村村民张闯说,当年前来参观的游客众多,全村人都在汉墓附近找营生,经营茶水、茶叶蛋、冰棍、饮料、小饰品成为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随着附近高速公路的通车,去登封的游客不再经过这里,汉墓在2005年以后逐渐萧条,如今冷冷清清。

村民们关心的是村庄的未来。张海生说,打虎亭村因打虎亭得名,传说当年神医扁鹊打虎除害,当地人修亭纪念,现在亭已不见。此外,打虎亭村附近还有十几座不同规格的汉代古墓。打虎亭村的村民们一直期待这里的重新开发,期待重回往日的繁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