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我将化为尘土反哺
随笔
掌故
新书架
文史杂谈
郑邑旧事
lh5b54
lh5b43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邑旧事

西山古城

李 龙

郑州北郊,黄河之滨,邙山之下,一片小麦田下面,埋藏着一座5000年前人类建筑的古城——被誉为“中原第一城”的郑州西山古城。

1993年,国家文物局在郑州西山举办了连续3年的考古领队培训班,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精英在这里领到了考古执照,也给郑州留下了这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

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世界上史前文明发达的地方,大多都有古城的踪影。

郑州西山古城面积有三万余平方米,在我国古代夯土城址的起源、发展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性质与特点:在聚落形态上,颇类似于八角形的近圆形平面,正处于从传统的圆形环壕聚落向城墙环绕的方形城址的过渡阶段。挖槽筑基和版筑技术在我国建筑史上开历史之先河,彼时的人们先挖出深深的基槽,夯实地基,与我们现行的建筑方法并无二致;用木板夹紧,中间一层一层夯实的筑城之法千年以后商周时期依然盛行。一层层夯土的痕迹,向我们展示了史前劳动者的艰辛与智慧,这无疑是一个大型部落民众的集体劳作留下的伟大作品。古城四周由大型环壕和城墙组成,环壕深宽均在数米开外,残留的墙基透射出当时高大巍峨的城墙,城内发现附设有“影壁式”防御系统的城门,如此严密的防御系统,昭示着风雨欲来的社会变革。古城遗址内有大量建筑基址、墓葬以及集会的广场等遗迹。人们主要居住在城的北部和西北部,房屋面向整齐有致;大型广场是成员们讨论大事与举行神圣祭祀仪式的地方;人们死后按亲疏远近,葬入公共墓地,墓葬排列层次有别,社会组织俨然有序。西山古城出土了大批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遗物以及兽骨、种子等动植物遗骸,展现出男耕女织,鸡鸣狗吠,一幅丰富而生动的史前生活画卷。

西山古城的主人是谁?一般认为是黄帝部落兴建了此城。中原大地有很多黄帝的遗迹与传说,西山古城南望不远即有新郑黄帝故里,此说或许不虚。

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案》中这样描写黄帝之城,“天上白玉京,五城十二楼”。

清代诗人马平泉在《登新郑凤凰台》中也有这样的描述“郑相祠荒生碧草,轩黄城断牧黄牛。含情欲问台前水,溱洧不言空自流”,或许印证了黄帝在古老的郑州筑城造邑的史实。

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教授、主任李伯谦这样评价:“郑州西山仰韶文化城址,是中原地区年代最早的城址,标志着此时中原文化和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所在的地区一样,进入了‘古国’阶段。”

站在古城遗址上,望着长满荒草的旧墟,早已看不出古城的繁华和热闹,我们已经无法看到,也很难想象得出来当时完全真实的社会景象。但我们却知道,古城的面世宣告一个旧的原始平等时代的终结,开启了群雄逐鹿的史前新时代,萌发出中原地区第一个统一的王朝——夏王朝。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