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南方集中供暖?提倡分散局部供热
供暖加重雾霾?多项措施力减污染
冷空气“攻城略地” 说好的“暖冬”去哪儿了?
全国建大面积停电
监测预警工作机制
遏制新型毒品蔓延
药品管控增百余种
解决人身保险争议
最高法出司法解释
郑州航空港加速开放
“北京最牛地下违建”
三层地下室开始回填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冷空气“攻城略地” 说好的“暖冬”去哪儿了?
“暖冬”到底是个啥概念未来10天冷空气仍频繁
庐山仙境 25日,受强冷空气影响,江西庐山今年入冬后首次出现云海雾凇景观,宛如仙境。 新华社发

2015年的大雪,来得比往年更早一些!

人们刚刚接受了“暖冬”的说法,转眼却陷入一场扎扎实实的“冬寒”:从上周开始,北方迎来一场大范围雨雪天气,特别是在周末两天达到“峰值”。雨雪过后,寒潮紧随而至,并从华北一路向南“扫荡”,使长江以南部分地区气温也降至零摄氏度以下。

11月份还未结束,隆冬就要来了吗?说好的“暖冬”到底去哪儿了?

气温大幅跳水多地喊冷

从上周末开始,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暴雪和寒潮蓝色预警。下半年以来最强的一股冷空气从北方“启程”,一路向南“攻城略地”,中东部大部分地区最终“沦陷”,气温出现大幅“跳水”。

据中央气象台监测,在冷空气影响下,25日14时,江南中东部、华南大部及贵州等地较前天同一时次出现6至10摄氏度降温,部分地区降温幅度达12至16摄氏度。

然而,这并不是本次寒潮的“终点”。虽然目前我国中东部地区的雨雪基本停止,但冷空气继续向南推进,中东部气温仍将下降。中央气象台预计,27日早晨是本次寒潮过程的“终极考验”,中东部不少地区将迎来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冷的一天。

与历史同期相比,本次降温过程也可能创下纪录。中央气象台预计,26日至28日,东北、华北、黄淮、江淮一带气温偏低幅度可达6摄氏度以上,部分地区的最低气温有可能打破历史同期极端低温纪录。

“暖冬”到底是个啥概念

眼下虽然离“三九”尚远,但寒冷程度都快赶上“三九”,某些地方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少人在瑟瑟寒风中疑惑,在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天不是应该出现“暖冬”吗?

“暖冬是一个气候学的概念,即使在暖冬过程中也会有阶段性的偏冷和阶段性的偏暖。”北京市气象局气候中心副主任王冀解释说,就北京来看,从10月份以来到目前的气温平均值还处于正常状态,而且在11月20日之前,平均气温实际上是偏高的。

也就是说,“暖冬”是一个尺度更大的气候概念,反应的是整个冬天的气温状况,任何一小段时间内的“冷”或者“暖”,都难以为“冷冬”或者“暖冬”下定论。

“在每个冬天,前冬和后冬之间的温度也存在差异。”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监测室正研级高工周兵介绍,前冬冷有可能持续一段时间,但是不一定贯穿整个冬季。实际上,就在去年12月,全国气温也一度比常年同期偏低,但从整个冬季的平均值来看,依然不算“太冷”。

此前,国家气候中心已经做出了“厄尔尼诺可能导致今年冬天偏暖”的预测。周兵说:“考虑到厄尔尼诺的出现以及今年东亚冬季风强度有可能偏弱,我们仍然维持冬季偏暖的预测结论。”

未来10天冷空气仍频繁

尽管今年冬天依然可能是个“暖冬”,但至少最近几天,依然看不到“转暖”的迹象。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0天(11月26日至12月5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频繁,除新疆和青藏高原外,中东部大部地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其中内蒙古中东部、东北地区中南部、华北、黄淮、江淮等地的平均气温偏低2至3摄氏度。

一个好消息是,这样的低温状态在10天之后有可能结束。中央气象台预计,未来11至20天(12月6日至15日),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我国中东部气温将逐步由偏低转为接近常年或偏高。

在当前我国寒潮来袭的同时,气候专家们却正忧虑着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气象组织(WMO)25日在日内瓦发布了2015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声明。根据这份声明,2015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的最暖年份,而2011至2015年也将成为历史上最暖的五年。

据新华社北京11月26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