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葫芦头
“石油”的由来
古塬(油画) 方照华
傍林鲜与傍水鲜
郑国亮书法
韩愈的“谀墓”之辞
史不绝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史不绝书

李济通

史不绝书,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九年》:“鲁之于晋也,职贡不乏,玩好时至,公卿大夫相继于朝,史不绝书,府无虚月。”这句看似仅为鲁晋交往的实录,实与郑国命运息息相关。

公元前544年6月,晋国大夫知悼子召集各诸侯国官员,在杞国开会,商讨筑造杞城之事。郑国大夫子太叔(即后来郑相子产的接班人游吉)与会。

因晋平公的母亲乃杞国之女,所以晋平公对杞国关爱有加,遂以诸侯盟主的身份,号令各诸侯国予以协助,共筑杞城。这对不少国家来说,无疑是额外负担。尤其是郑国,这一年灾祸频仍,麻烦不断。先是执政的子展病死,大夫子皮主政,政局极不稳定;再是天气大旱,赤地千里,未到麦收,百姓即仓廪告罄、难以为炊了。子皮只好开仓放粮,每户赠粮一钟(古代量器,6斛4升为一钟,也就是64斗),才使民众渡过难关。在国家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哪有钱物助杞筑城?因此,各国多有微词。

卫国大夫文子向子太叔发牢骚说:“我们为杞国筑城,这事太过分了吧?”子太叔说:“有什么法子呢!现在晋国不关心周王室的兴衰,而去保护夏朝的余孽,现在连姬姓诸国都丢弃了,那么谁还会归顺于它呢?我听说‘丢弃同姓去亲近异姓,是为离德’,所以《诗》说:‘协比其邻,昏姻孔云’。晋国连同姓都不能亲近,说还和他友好往来呢?”一席话说的文子口服心服。

尽管筑城一事闹得沸沸扬扬,但迫于晋国压力,工程还是如期进行。要说晋国该满足了吧,然而晋平公得寸进尺,又要鲁国归还代管的杞国土地。他派大夫范献子和司马叔侯赴鲁交涉。鲁襄公借口此事为周王室所定,拒绝全部归还。平公母亲悼夫人大为不满,说这些人办事真不得力,先君(即悼公)有知,是不会让他们这样做的!

平公把这些话告诉了叔侯,叔侯说,虞、虢、焦、滑、霍、杨、韩、魏,都是姬姓小国,晋国因此日益强大。从先王武公、献公开始,兼并的国家就更大了,谁能够治理好它们呢?杞国本是夏朝后裔,又接近东夷;而鲁国则是周公后代,历来和晋和睦相处。鲁对晋,好的东西及时送来,公卿大夫不断造访,史不绝书,国库每月都能收到贡品,他们这样做,也算够意思了,何必还要削弱鲁国而增强杞国呢?如先王有灵,能让我这老臣去办这种事吗?一番话说得平公哑口无言。

不过晋平公并未从中汲取教训,而是我行我素、一意孤行,最后成为众叛亲离的孤家寡人。郑大夫子太叔的预言成真。

史不绝书,本意为史书上多有记载,从未间断。现在多指历史上经常发生的一些事情。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