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新郑·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凡人凡事
新郑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新城管罚决字〔2015〕第 013号
《行政处罚决定书》
新郑今年已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余人
中华黄帝故里建设促进会第一次会长办公会在京召开
2016年度党报党刊
发行工作启动
“印象河南·2015省外
媒体中原行”走进好想你
关于新郑市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暨
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入选作品公示的
公 告
新郑市第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入选作品名单(共6件)
新郑市第二届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入选作品名单(共8件)
新郑启动“智慧党建”试点工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郑今年已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余人
培训到家增强技能农企“相亲”多元就业

本报讯(记者 尹春灵 高凯 通讯员 秦菁阳)近日,记者从新郑市人社局获悉,截至11月30日,该市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6816人。

该市以就业促民生,认真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拓宽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各类就业保障,取得了显著效果。

搭建服务平台促就业

农村有富余劳动力,他们有何就业意向,出路在何方?

为了回答好这个问题,新郑市主要对该市农村劳动力的家庭成员情况、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情况、技能状况、就业情况、就业愿望、培训愿望、生育愿望等信息进行调查,全面掌握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状况。截至目前,该市共对农村40余万人进行了就业调查,为全面掌握全市农村劳动力就业信息提供了基础数据。

掌握了基本信息后,该市进一步搭建服务平台,完善了市、乡、村(社区)公共职业介绍平台,目前已建立乡镇公共职业介绍平台16个,社区公共职业介绍平台18个。

为让更多农村待转移劳动力坐上“就业直通车”,今年以来,该市在市、乡镇、村(社区)共召开专场招聘会19场,提供就业岗位8600个,通过专场招聘会实现就业1300人;同时,积极与中部六省的就业网络——中部就业网进行连接,配置“就业点点通”自助服务终端,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培训到家增强技能

家住新郑市孟庄镇潮河新城社区鸡王片区的王文群,做水电工作。要是在以前,他就有点犯愁了:“出去干活,老板得看证,没证不好说。”而这一切随着该市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而发生改变。

该市将创业培训班和职业技能培训班开到村组、社区里,学员在家门口就能参加培训,既节省了培训成本,又调动了学员积极性。王文群通过在家门口培训取得“通行证”后,找到满意的工作。

紧紧围绕农村“社区”建设,该市大力推进实施“双免”工程,采取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等形式,把培训送到家门口,开展农民夜校等。现在,家政服务、电工、焊工、创业技能培训等,可供市民选择。很多市民通过培训有了一技之长,迈向勤劳致富的道路。

目前,该市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0167人,创业培训834人,再就业培训1695人,新生劳动力培训895人,企事业单位职工技能提升培训6553人,高技能人才培养391人。技能培训犹如阵阵春风、缕缕细雨,浸润着市民的心田,激发着广大市民干事创业的热情。

农企“相亲”多元就业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动态信息,使企业尽可能吸纳本地劳动力,该市建立完善了空岗信息报告制度,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进行空岗信息调查,施行定期(每月两次)报告制度,经汇总后统一在全市发布,为广大劳动者及用工单位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就业服务,架起了供需双方的沟通合作桥梁,形成了新的劳务合作模式。

目前该市已建立空岗对接的企业有235家,通过职业介绍服务平台共向农村劳动力发布求职信息862条,提供就业岗位23075个,其中向流入到新郑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岗位123条。

“我们已在全市15个乡镇(街道)安装了中部就业网信息终端,让农民不出乡镇就能看到各地企业的招聘信息,使他们尽快实现就业。”该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