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爱的黄金时代
《匠人精神》
雪舞唐诗韵味浓
冬日乡情
岁月的钟声
给后世留点什么?
qhq5c70
qhq5c4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7

这些话从情绪上不是不可以理解,但是香港人忘了去反思:过去,香港的繁荣是怎么来的?我们都知道,由于鸦片战争,香港开埠。但在之后的100多年时间里,香港没有发展起来,仅仅是一个中等城市。在1949年前,香港的发展水平肯定不如广州,就更别提上海了。

香港经济真正发展起来,其实是1949年之后的事情。首先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去了一批人,然后陆陆续续又去了一批私渡者。香港政府当时对这些偷渡者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脚踏上香港的土地,基本就当你是香港人了。

有一个阶段,香港富豪榜前100名当中,有40个人是私渡者。他们有什么特点?上岸的时候身无分文,只有一颗要发财、要立足的心,其实就是我们前面讲的那一批野蛮人,或者说是低素质的人。正是他们造就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繁荣。

要知道,那时候,香港的经济条件远远不如今天。首先,与北边的内地意识形态不同。然后,周边的亚洲各国到处都是战火,越南船民的问题到今天也没有彻底解决。很多人对香港那个时代的发展是没有信心的,稍有风吹草动就跑了。

今天呢?祖国给了各种支持,又有安定繁荣的周边环境,但是香港经济却陷入了停滞,这是为什么?是香港政府无能吗?他们也想了很多刺激经济的措施,比如搞什么数码港计划——这跟日本人搞搜索引擎是一回事,但是并不奏效,为什么?

回到人的角度,你会发现香港现在至少有两大问题。第一个问题,它变成了一个在人口上封闭的社会,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香港开始搞福利社会了,开始给老百姓派糖。这本来不是什么坏事,但是派福利不能见人就发,香港现在的在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是差不多的,都是700多万,得把自己人和外地人给区分开来。

再看内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地方的常住人口往往是在籍人口的一两倍,对吧?这就是有活力。当然,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东西,比如说不公平等。

对于经济繁荣而言,如果一个社会缺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又没有户口,除了靠自己的双手去拼搏一个前程之外,什么都指望不上的人,你觉得它还会有活力吗?

香港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它变成了一个文明雅致的社会。这与我们前面分析的那种“日本病”如出一辙,当一个社会足够老熟、文明之后,你就很难在雅致和粗俗之间去构建一个可以促进繁荣的精妙的平衡点了。香港正在失去这个平衡点。

所以我一直在讲,对中国的未来,我有坚定的信心。中国在未来的30年,经济一定会好到让人不相信的程度,因为在中国,有大量的、很多高素质的人看不起的人。他们破衣烂衫,他们露出那种渴望的眼神。但是,他们生活的每一点儿改进,都是这个国家经济的新边疆;他们眼神中的每一丝对财富的向往,都是这个国家活力的来源。

微革命:躺倒也能当英雄

今天,我们就借用“技术爆炸”这个概念,来看看个人崛起的机会。

有些行当里发生技术爆炸的可能性太高。老大一眼没看住,一个小家伙就发展起来了,很可能就再也没有机会把他干掉了。

互联网行当里是不是就是这样?Facebook几年前还是一个小作坊、一个车库企业,“砰”的一下就变成了一个世界帝国。这种事情经常发生,所以老大们在这个社交网络上处境艰难,而个人、小企业的机会如此丰富,让老大们防不胜防。

举几个比较近的例子。煎饼果子是北方城市的一种早点,一张饼,摊个鸡蛋,里面装点油条或者薄脆,然后卷起来就可以直接吃。现在有人开了一家快餐店,名字叫“黄太吉”,主打产品就是煎饼果子,你知道估值多少吗?4000万元。

另外一家餐饮企业叫“雕爷牛腩”,从起心动念到开张迎客,还不到一年时间,现在的估值是4个亿!

最典型的是小米手机了。2010年公司成立,2011年才推出第一款手机,但是到了2013年,这个公司已经是一个价值100亿元的公司了。在传统的工业社会里,你至少要做上10年、20年,才能堆得出一个值100亿元的公司,但是人家两三年就做成了。从2013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小米公司在年末达到营收300个亿是没有问题的。这就叫爆炸,这就是爆炸式速度。

这也是为什么快速发展的行业里,会有超越底线的竞争,因为恐惧攫取了所有老大们的心。

个人的机会就这样来了,但如果仅仅是小家伙依靠速度带球突破防线,这并不可怕,因为在传统的商业社会里,老大们还是很容易封堵你、收购你、给你制造困难,或者等你变大,遇到问题时再把你封杀掉,所以,这里就需要互联网时代的第二个优势了。

个人崛起的优势1:大规模吸附资源的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除了有速度上的优势,还有迅速地聚集资源的优势。

在传统社会里就是这样,小公司就算能崛起,被大公司封杀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大公司可以收购你,或者调动一切资源扼杀你。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一旦形成单点突破之后,资源向它汇集的速度会比传统社会要快得多。

我们再举个小米的例子。小米刚开始做手机的时候,在大家眼里,什么小米啊,不就是山寨机嘛。于是,雷军到处摔手机给人看,来宣传手机的质量。但还是有人说:“不就是便宜货嘛。”大家根本不买账,也没人相信。

虽然雷军的创始团队里面也有手机界大牛,比如曾在摩托罗拉做出“明”系列手机的周光平,但就因为当时的小米是小公司、是创业公司,所以就算有他们,还是连高端的液晶屏都买不到。后来日本发生大地震,夏普受地震的影响,没有人找他们要货。这个时候,雷军带着他的团队去了日本,拉了日本兄弟一把,小米才买到了高端的液晶屏。

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难免艰难,可是一旦做成之后就完全不一样了。郭台铭后来说:“当年太傻了,我们唯一的错判就是小米。”所以原来心高气傲的富士康,现在也开始与小米合作了。

事成之后,大规模吸附资源的能力,是互联网时代的另一特征。2011年8月16日,小米发售第一款手机的当天,售票进场,现场居然来了几千人,甚至有传说是上万人。这不就把大规模的资源给吸附过来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