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在两所社区投入运营
西藏单批次最大
客车订单花落宇通
阶梯水价明起正式实施
普通维修工的“钉子精神”
假期高速公路不免费
公交公司增发班次
乘郑机城铁去逛鸵鸟园
火车站东西广场
贯通工程2016年实施
登封通过“节水型城市”验收
森林公安驻扎黄河湿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普通维修工的“钉子精神”
张天喜在修理机器

本报记者 栾月琳 通讯员 张超 宋璐 文/图

什么是“钉子精神”?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挤”和“钻”,就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都想尽一切办法,把它钻研透、解决掉。惠济区市政管理局清洁服务公司环卫工人张天喜就是这种“钉子精神”的代表。

眼前的张天喜衣着朴素、沉默寡言,很普通的一个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工人,在环卫一线的30多年里,刻苦自学环卫机械维修技术,承担起垃圾中转站垃圾压缩清运机械的维修任务,不仅为单位节约大笔资金,而且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

张天喜的工作就是将环卫工人每日送进垃圾中转站的城市生活垃圾进一步压缩转运。这看似普通的工作,却有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张天喜从参加工作起就从事这项环卫工作,如今即将退休,依然如此。

在惠济区市政管理中心清洁服务公司工作时,张天喜负责辖区3座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的管理运行。当时,整个垃圾清运公司只有两名正式职工,张天喜就是其中一位。他虽然担任科长,是一名管理人员,但他主动承担公厕和垃圾中转站的设备维修工作。那些年,环卫设施还不太先进,公厕发生阻塞,常常需要手工清理。张天喜从来不怕脏、不嫌臭,挽起袖子下手就干。

近些年,巨大的垃圾处理量使得中转站的老旧设备频频出现问题,站里的工作人员大都文化水平不高,不了解设备的构造和发生故障的原因,每每机械出现问题,都得请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上门维修,不仅产生维修费用,而且停止运行后影响垃圾中转清运,严重影响周边群众生活。张天喜暗下决心,一定要自学掌握机械维修技术,解决这一问题。

从那时起,张天喜就经常泡在机器旁琢磨机械原理,每次机械故障,生产厂家维修师傅前来维修,都被张天喜当成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他总是围绕在师傅身边,主动打下手,仔细观察维修过程,虚心请教技术原理;每次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张天喜都骑着电动自行车往返几十公里路接送师傅,为的就是从维修师傅那里学到垃圾清运设备的维修技术……就这样,他自己慢慢摸索,反复思考,认真总结,常常忘记吃饭,忘记休息。

随着技术的提高,每当机器出现问题张天喜总是积极主动地去尝试修理。一来二去,只要是机械出现故障,大家都喜欢找张天喜来维修。慢慢的,生产厂家的维修师傅来的次数越来越少了,而机械维修的周期却大大缩短,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效率的大幅提高和机械维修费用的节省。

随着辖区人口总数增加,生活垃圾的产生量也越来越大,张天喜负责管理的3座垃圾中转站月垃圾处理量已经达到1820多吨,垃圾压缩处理设备每天高负荷运转,故障发生频率也随之相应升高。在抢修过程中,张天喜常被锐物刺伤或割伤,别人劝他停下来处理伤口,他总是摇摇头说:“不碍事,最要紧的是赶紧把机器修好。”

张天喜带给人们的感动远远不止这些。在垃圾中转站中,庞大的垃圾处理量常常使废弃池的污水排水泵堵塞,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对垃圾分类观念不强,很随意地将各种垃圾混杂在一起,这给垃圾中转工作带来巨大的麻烦。而解决污水泵阻塞的唯一方法就只能由工作人员跳入废弃池中将堵塞物取出。由于废弃池中混杂着各种腐败食物和泔水,散发着令人窒息的刺鼻恶臭味,很多工作人员都很害怕值班时遇到这种情况。但是张天喜却从没有推脱和顾忌,遇到突发情况,跳入废弃池中就干,从来不怕脏、不怕累、不怕臭。

张天喜是一个老实人,虽不善言辞却总会为别人着想。他总是情愿为同事们分担工作,谁有困难他都乐意帮忙。同事们评价张天喜,就像一颗“钉子”,牢牢钉在了工作岗位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