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江米甜酒
《五道口贴吧故事》
蒙汗药的那些事儿
归来(国画) 吕云所
周 斌 书法
俗人的简历
马克思焚诗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 载

但问题是,不只是计算速度翻一倍,你会发现在整个IT领域的所有技术指标都在按照这个速度翻倍。就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整个IT系统改进的倍数应该不是几十倍、几百倍,是几千万倍,这也就是10年到20年时间发生的事情,而且这个速度还在加快。

也就是说,也许过去要用200年的时间、用几代人的命运去承担一场失业,然后再重新找到工作这样一个艰难的历程,我们现在用一代人的生命就要全部承担起来。所以,我们这一代人悲催的命运、失业的命运,也许就近在眼前了。

放弃追求地位,转而追求联系

第一点建议,我称之为“放弃追求地位,转而追求联系”。

我们先来熟悉一个概念,叫“莫拉维克悖论”。莫拉维克是美国一个研究人工智能的学者。他发现,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的关系真的好奇怪,人类觉得特别难的事,比如说复杂的逻辑推理,对计算机来说就不叫事,10分钟内就能搞定。可是人类觉得简单得都不叫事的事,比如说人脸的模式识别,对于机器来说就很难解决。普通婴儿长到七八个月的时候就会认生了。到了一两岁的时候,他就能爬、能跑了。像把一个人推倒,对他说“你爬起来”这么简单的动作,机器人却不会做,这对一个人类的孩子来说太简单了。复杂的模式识别对于机器人来说,仍然是一个难题。

这就引出了我们的结论,未来你要找工作往哪儿找?不要按照工业社会给我们划定的那个社会金字塔的结构去找,试图爬到更高处,那里也许会被大水冲掉的,比如工程师。

微信后台有人跟我讲了一件事,说他有个侄女考的是理工科,成绩不是很好,家里就逼着她去上一个二本学机械制造。我就跟他说,将来3D打印机一普及,机械制造专业会被淘汰掉的。他说,那学什么呢?我就问他,这个孩子对什么感兴趣?他说就爱吃。我说,那就让她学大厨嘛。他说家里人可能接受不了。大家都觉得厨师好像在社会上地位比较低,这样的工作怎么能让孩子在起跑线上就选择呢?这不叫输在起跑线上吗?

恰恰相反,比如说大厨,尤其是中餐大厨,经常说什么“酱油少许”,这个“少许”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模式识别的工作。再比如说花匠,你看着好像是很低端的工作,但是这么多花草、这么多形状,不同的病变、不同的生长周期,花匠的模式识别是极其复杂的,这恰恰是机器暂时替代不了的。

还有一些工作,就是那些需要与人交流的工作,也是机器替代不了的。比如说有一个机器可以给我们理发,把所有人的头型都理成一样的。这个没问题,就算我审美观粗糙,不挑这个发型,但是我们平常坐在那儿理发,可以跟理发师聊天,他会给我们一些发型上、化妆品上的建议,这是很好的一种感受。而一个机器在你头上弄几个小时,那种感受是很差的。也许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这种工作是无法让机器替代掉的。

再比如说护士,我刚做完手术,被推到病房里,你弄个机器人在我身上乱摸乱碰,这算什么?我需要的是一个穿护士制服的、长相美丽娟秀的女护士进来对我嘘寒问暖,这样我才会感觉到我的病痛减轻了一点儿。

所以,人和人之间联系的工作,未来恰恰可能是无法被替代掉的,而那些在原来的工业社会当中社会地位比护士要高得多的医生,却很可能要被取代掉。从追求地位到追求连接,这是在未来职场中求生的一条路。

(完)

13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