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聚焦2016河南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又多了些地方能看
新版《郑州欢迎你》MV
智能手机 委员细数烦恼
积极扶持 助创客快成长
省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收到提案688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建议: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积极扶持 助创客快成长
建议:尽快提升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能力

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如何促进就业,解决就业难题,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这次两会,政协委员就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我省是高等教育大省,在校生160多万,毕业每年50万左右,从2013年开始,省教育部门筹资2500万元,帮扶全省209个大学生优秀创新创业项目。

政协委员杨冀州在调研中发现,从2014年始,约15万人次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免费创业培训,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高涨。我省约50%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从整体来看,我省大学生创业比例较低。“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创业政策系统性不强、针对性不足,创业氛围不够浓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鼓励和支持力度还不够,传统就业观念根深蒂固。”

杨冀州建议,政府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构建地方、高校、教师、学生协同参与的“四位一体”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发挥大学生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支持以硅谷模式为蓝本,依托地方现有场地或高校场地建设区域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服务平台,引导科技、工商、税务、银行等单位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建设或认定一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项目孵化支持。

建议:加大经济政策对就业的拉动

委员屈晓举认为,河南是人口和劳动力大省,无论经济形势如何变化,就业都是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的大问题。

“在经济下行态势的影响下,青年就业已经成为最迫切最现实最具体的利益。” 屈晓举结合共青团的工作实践和一些初步认识,提出建议:

进一步加大经济政策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建议在通过实施财税、投资、产业等政策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兼顾它们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建议在投资方向上综合考虑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选择对最终就业效果的影响,从而使政策效应更加明确、更加具体地转化为就业成果。

进一步强化对青年创业的金融支持。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相对较高,但往往面临融资难题,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小额贷款对创业的拉动作用更大、更明显,建议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引导作用,采取贴息、补贴担保费用等方式,为部分特定的金融机构提供信贷风险补偿和成本费用支持,激发他们开展小额贷款业务、支持青年创业的积极性。

大学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的重要主体,如何为大学生提供环境支撑圆“创业梦”,也是委员们关心的话题。

来自九三学社河南省委的集体提案中,建议尽快提升河南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能力。

在调研中委员们发现,河南高新区的整体发展水平与河南省整体经济实力,与全国的其他地方相比还存在差距,数量较少、规模小、分布不平衡。目前高新企业比例小、外向程度低、研发投入不足、服务能力较弱都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对于促进河南高新区创新能力提升,委员建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健全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机制,落实国家和省鼓励企业研发政策;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鼓励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建立研发机构和技术创新平台,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

积极支持企业成为转化重大科技成果主体,加快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与认定,鼓励企业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针对不同阶段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采取资助、配套、贴息、周转金和奖励等方式支持其发展。

不断加强企业与大学及科研院所的紧密合作,发展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服务机构,支持创建创业大学、创客学院,鼓励存量商业商务楼宇、旧厂房等资源改造,促进省市县区联动、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开放的创新创业载体,鼓励支持创造创意活动,培养具有创造发明兴趣、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的年轻创客,为他们提供快速成长的沃土。

郑州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武建玲 李 颖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