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国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符合条件城乡特困人员
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
如何救助500多万特困人员?
中央事业单位和央企
明确公车改革时间表
我国不会出现新一轮“失业潮”
鼓励国家研发机构和高等院校
向企业或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
我国全面推进行政
机关政务公开工作
“天价鱼”涉事饭店
被责令停止经营活动
西藏阿里将成为我国
引力波探测研究基地
zw62102
zw629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国务院印发《意见》
符合条件城乡特困人员
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
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符合条件城乡特困人员

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

聚焦特困人员救助

新华社北京2月17日电(记者 吴晶 王思北)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意见》,部署进一步做好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工作。根据《意见》,国家将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人员全部纳入救助供养范围,做到应救尽救、应养尽养。

2014年2月,国务院颁布的《社会救助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且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给予特困人员供养。

这次公布的《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制度内容,如在救助供养内容方面,从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给予照料服务、提供疾病治疗、办理丧葬事宜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在标准方面提出基本生活标准和照料护理标准;对救助供养制度与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社会福利等制度的有效衔接也提出了具体保障措施。

据统计,截至2014年10月,全国农村五保人数为531.8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三无”群众51.8万人。

据悉,目前我国已对特困老人、困境儿童和重度残疾人等特困人员形成了一个以民政系统为核心,残联、扶贫、住房、卫生计生、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等系统相互补充的社会救助网。但在特困供养对象认定标准、供养标准、供养水平和服务等方面,还存在很大挑战。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