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博古斋
绿城杂俎
学习父亲好榜样
随笔
郑州地理
lh5913
lh623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绿城杂俎

“霾”字探源

一心

何为当下民众深陷其害的“霾”字原意?考证一番似乎很有必要。

查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其对“霾”的注解是:“风雨土也,从雨狸声。诗曰终风且霾。”

再查《汉英双解新华字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2000年版)里的“霾”字解释:“阴霾,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许慎当然不知当代的PM2.5之类,但他认为“霾”是因风雨扬起的尘土现象,雨为湿度,土即尘也。此两意与当代气象学对霾的定义庶几近之,即发生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大于九成,而发生霾时空气相对湿度小于八成;霾主要是颗粒性扬尘,除了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还有沙尘暴、扬沙、浮尘等。所谓空气相对湿度,即许慎认定的“雨”;而所谓“颗粒性扬尘”,不就相当于许慎当时的“土”吗?

我以为,《辞海·语词分册》(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七年版)对“霾”字的解释融通古今,更为明确:“大气混浊呈浅蓝色(以物体为背景)或微黄色(以天空为背景)的天气现象,系大气中有悬浮的细微烟、尘或盐粒所致。《诗·邶风·终风》:‘终风且霾。’毛传:‘霾,雨土也。’”从网上看到的大量数码照片所显示的中国雾霾形象,的确呈灰蓝土黄色调。

至于“霾”字的读音,与“埋”字发音、声调完全相同。近年民间有人发明一词“十面‘霾’伏”,假借琵琶名曲《十面埋伏》之名,调侃民众已被霾所埋,同音异义,实在巧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