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2016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二五”:干成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
诚心服务一座城
0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十二五”:干成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
——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一)

核心提示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全国找坐标、中部求超越、河南挑大梁”的总要求,抢抓航空港实验区和中原经济区建设重大机遇,围绕“三大一中”战略定位,突出“三大主体”工作,大力实施开放创新双驱动战略,积极作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干成了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要事,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顺利完成了“十二五”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

持续攀高增强

“十二五”时期,我市保持了年均11.2%的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全省3.4个和1.6个百分点,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全省保持了升级晋位态势。2015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2.9亿元,是2010年的2.4倍,占全省比重由28%提高到31.5%,对全省增量的贡献率达到40.3%,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由第7位前移至第6位。

2015年全市生产总值

7315.2亿元

总量比2010年

增长70%

占全省比重由17.5%

提高到19.8%

对全省增量的贡献率

达到26%

在全国27个省会

城市中由第8位

前移至第7位

不断优化升级

“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全面展开;14个环城高速出入口、266条支线路网建成投用;“两环三十一放射”、10条市域快速通道等一大批道路工程建成通车,“井字+环线”快速路网初步成型。市区85%的区域用上南水北调优质水源;新增天然气用户60万户,新增供热面积5588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90%提高到95%,污水日处理能力由90万吨提高到170万吨,城市承载能力持续增强。全市1994个行政村已有1107个被纳入“四类社区”建设,回迁群众100万人。市县两级城市建成区面积5年增加22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63.6%提高到69.9%。

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1号线二期、2号线一期、5号线、3号线一期加快建设。

步伐明显加快

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五单一网”制度改革、产业集聚区管理机构套合改革等为标志,着力构建“小政府、大服务”的政务服务新格局;以投融资体制改革、城乡规划土地建设管理“六统一”制度改革等为标志,政府性资源市场化配置能力进一步提升。

以创新创业综合体建设、“两金一扶”政策体系和“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为支撑,营造了有利于人才集聚、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

支撑更加坚实

综保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功能不断拓展,汽车、肉类等进口口岸投用,我市成为内陆功能性口岸最多的城市。郑欧班列境内外集疏分拨范围、货运总量和满载率均居中欧班列前列。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走货量居全国试点城市前列。富士康、国家专利审协河南中心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国家级功能平台落户郑州。郑州成为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跻身全国十大通信网络交换枢纽。全市累计利用境外投资167.3亿美元,是“十一五”的2.6倍;进出口总额由51.6亿美元增长到570.3亿美元,占全省76.7%,年均增长61.6%,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由第17位跃升至第3位。特别是圆满完成了上合组织成员国政府首脑理事会第14次会议服务保障任务,充分展示了我市的整体形象和实力。

航空港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打基础”目标基本实现。机场二期建成投用,货邮吞吐量增速连续4年居全国大型机场前列。

不断优化升级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由16.5%提高到24%,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由36.5%提高到49.4%,实现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超过工业、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超过传统高耗能产业两大历史性转型。

三次产业结构

2010年

第三产业

42.4%

第二产业

54.5%

第一产业

3.1%

2015年

第二产业

49.5%

第三产业

48.4%

第一产业

2.1%

水平持续改善

全市公共财政民生支出2889亿元,年均增长26%。城镇就业人数净增72万。“五险合一”市级统筹基本实现全覆盖,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5%以上,新农合参合率99.5%。34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自来水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万元提高到3.1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9225元提高到1.7万元,年均分别增长10.5%、13.2%。

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65所、幼儿园416所。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