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2016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为发展谋良策
聚合力开好局
“文化+”加出古城新容颜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加出古城新容颜
——访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

一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样的郑汴融城梦想。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委书记吉炳伟做客北京的郑州全媒体新闻中心会客厅。谈古都保护,吉炳伟希望尽快启动古都保护立法;讲述古城转型,开封“文化+”成效初显,他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尽快启动古都保护立法

“古都建设不切实际地搞大手笔、大气魄,大拆大建、过度开发,将导致古都被不同程度破坏。”吉炳伟表示,上世纪50年代以后,我国古都相继启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80年代以后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古都的自然环境、历史环境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有的古都风貌几乎荡然无存。

今年,吉炳伟等全国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制定《古都保护法》的议案。他介绍,虽然我国古都保护有“一法三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古村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但这些法律法规对古都的保护力度还不够,原因是法律效力等级较低,规范的范围不能突破城乡规划法、文物保护法的界限,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处罚力度不够。

吉炳伟建议,尽快启动古都保护立法,制定古都保护法并明确立法基本构架:确定保护对象;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编制古都历史风貌规划;明确旧城改造的限制、管理和监督等。

大力实施“文化+”行动计划

吉炳伟还提交了关于实施“文化+”战略的建议。他表示,在去年召开的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融合发展。

基于文化与互联网的共性特点,特别是所具有的强大融合优势,他建议在“十三五”时期,将“文化+”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大力实施“文化+”行动计划,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与“互联网+”形成“双+”互动的发展优势,集聚新的发展能量和动力,进而推进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不断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真正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受‘互联网+’理念的启发,开封在全国地市级率先提出了‘文化+’理念。”吉炳伟说,所谓“文化+”,就是把文化跟各领域深度融合,既促进文化繁荣发展,也促进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文化+”实行一年来成效如何?吉炳伟讲了一个小故事:今年春节期间,一个“全河南人都跑到开封去了”的微信,在很多人的朋友圈里刷了屏。“大家来开封,到清明上河园,到七盛角、小宋城,欣赏的不光是这里的建筑、小吃,更是这里的文化味儿。”他说。

吉炳伟直言, “文化+”并不简单,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为此,开封制定了文化+旅游、城建、会展、工艺设计、餐饮、体育、农业、工业等10个专项行动计划,让文化和其他产业共生、共荣、共进。

吉炳伟说,“文化+”要顺利实施下去,就必须在理念、模式上加大创新力度。在政府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要注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交给市场来运转。也就是说,不能政府包办,要让有实力、有担当的企业去创新发展。

建议给予航空港更多政策倾斜

近些年来,河南经济保持健康发展,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如火如荼,而随着郑开大道、郑开城际铁路的开通,连接郑汴的快速通道越来越多,一条条“黄金通道”,加快了郑州、开封同城步伐,推动两市产业布局优化升级和文化旅游资源共享。

对此,吉炳伟建议,河南是人口大省,更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主力区域,希望国家在编制促进中部崛起新十年规划中把河南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下一步,建议国家再给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更多的政策倾斜和举措,真正让航空港经济引领中原经济发展。

最后,吉炳伟还建议将郑开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1992年上海浦东新区成立以来,国务院先后批复了17个国家级新区,尤其是近两年加快了审批力度。“河南作为人口大省,郑开新区有良好的基础条件,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给予大力支持。”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