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2016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今年全省检察机关反腐“剑指”五类案件
为农民工撑腰 让讨薪不再难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
为农民工撑腰 让讨薪不再难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对“农民工讨薪的河南模式”给予充分肯定。昨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走进郑州全媒体新闻会客厅,接受郑州全媒体新闻中心全国两会记者专访。

专访中,张立勇针对农民工讨薪问题、行政诉讼异地管辖工作、法治手段治理雾霾等话题直抒胸臆。

已为10万余农民工讨回工资

张立勇说,这七年来,河南法院已经为100451名农民兄弟追回了27.73亿余元劳动报酬。

“七年前,我们开始为农民工讨薪的时候,很多人认为是在作秀。但我认为,解决好农民工工资问题是法院的责任担当。当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离不开农民工。农民工到城市打工,把老婆、老人和孩子留在农村,牺牲了青春,牺牲了亲情甚至爱情。当他们付出了劳动却拿不到报酬时,法院应该为他们撑腰做主、伸张正义,这是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河南法院将坚定不移把农民工讨薪事情做好,一年一年地做下去,直到什么时候农民工讨薪不再成为难事。”

今年的两会,张立勇还带来了关于制定《农民工权益保障法》的建议。他说,农民工权益保护上存在的问题包括拖欠报酬、劳动保护不力、社会保障不足等。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一部专门的《农民工权益保障法》,有效整合现有法律资源,逐步破解制度壁垒,全面保障农民工的就业、获取劳动报酬、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权益,促进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平等享受基本公共服务,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用法治手段治理雾霾

张立勇认为,法律在治理雾霾问题上力度依然不够。“普遍存在着‘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现象,导致法律对守法的逆向引导,排污者宁可选择违法,承担较轻的法律责任,而不愿意遵守法律,承担较高的污染治理成本。”

如何加大力度?张立勇说:“应该借鉴醉驾入刑的方式,用好刑罚手段,对污染者该判刑的一定要判刑,该重罚的一定要重罚,使雾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要严惩雾霾制造者,让他们感到深度的疼痛,要罚到他倾家荡产。才能保证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法院判决了,但迟迟得不到执行,这些人被称为“老赖”,那些判决书则被戏称为“法院白条”。对此,张立勇也谈了自己的看法。

“我们现在通过联网的形式,可以查询拒不执行者在全国所有银行的资产情况;采取措施,限制他们乘飞机、高铁,限制住宾馆、出入境;把5.2万‘老赖’的赖账信息放到广场大屏幕等社会场合上进行展示,或者贴到他们住的居民楼和单位。”张立勇说,近年来,省高院对此采取了系列的措施。

“去年我省对317人判处刑罚,占到全国的五分之一。最高院工作报告上说,我们要向执行难宣战,要用两到三年的时间解决执行难的问题。河南要走在全国前列,两年内完成执行难的问题。”张立勇自信地说。

破解执行难 河南要走在前列

提升行政诉讼异地管辖效应

河南法院这一年多来开展的行政诉讼异地管辖工作,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张立勇说,这一做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行政诉讼异地管辖其实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民告官’案件。一提到民告官,老百姓就觉得难得到公正。我们采取了‘转圈推磨’的方式,原则上一个县市区行政机关作被告的案件由相邻或相近的县市区法院管辖。”张立勇解释说。

数据显示,去年,河南“民告官”案件达22642件,比上一年的15746件增长了43.8%;老百姓胜诉率27.8%,较之原来的10.2%提高17.6个百分点。

“实行异地管辖后,各级行政机关参加诉讼更为积极主动,许多行政首长主动参加庭审,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并及时出台措施强化行政执法的规范化。”张立勇说。

建议在郑州设第三巡回法庭

张立勇今年的一条建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而这条建议,实际上已经是他第二次在全国人大会上提出来了。

“最高法院已经在深圳、沈阳设立了第一、第二巡回法庭,一南一北。我建议在中部地区的郑州设立第三巡回法庭。”

对此,张立勇给出了三条理由:郑州地处全国中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以郑州为圆心,已经形成了高铁省内1小时、省外3小时,高速公路省内3小时、省外6小时的经济生活圈。法官3小时之内可抵达辖区任何一个地方办案,工作和生活条件非常便利;河南是案件较多,案件数量长期保持在全国前几位,在郑州设立巡回法庭,有利于指导河南及周边法院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河南高院现有办公场所、基础设施条件也能满足设立第三巡回法庭的需要。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