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写给妻子
新书架
商都钟鼓
成语·郑州
散文
阅汉堂记
lh631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商都钟鼓

公与私

高玉成

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一向被视为为官做人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新出台的《中国共产党廉政准则》,把“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克己奉公”列为第一条,不仅突出了公私关系对廉洁从政的重要性,也是对公私界限、定位、分量作出的明确规定。

先说界限。几乎所有不廉行为,都是混淆公私界限的结果,似乎“咱是党的人了”,就“分不了那么清了”,于是乎拿了公权办私事,拿了公款满足私欲,假公济私、损公肥私等等一切,都随之而来。其实,公私界限就像楚河汉界,是一目了然的。凡混淆公私界限,或者打擦边球的,都是有意为之,至少是自欺欺人的;凡说自己因没搞清公私界限而逾规,为自己鸣冤叫屈的,都是为自己找借口、开脱罪责的。只见过贪腐分子假公济私,混淆对公界限,何尝见过贪腐分子舍己为公,混淆自家界限!所以,“公私分明”不仅要求划清公私界限,更重要的是严肃纪律,建立硬约束;不愿受纪律约束,跨越界限,就一定要受到纪律问责!

再说定位。准则中对公与私的定位是“先公后私”,公在前而私在后;这与过去强调的“大公无私”区别很大。“大公无私”不是谁在前谁在后的问题,而是准许有与不准许有的问题(极端的年代,甚至“私字一闪念”也是要被“狠批”的);现在看来,那只是一种向往、一种追求,不符合初级阶段实际。“先公后私”承认“私”的存在,承认个人利益和个人需要,但在处理公私关系的时候,必须是先公后私,公在第一位,私在第二位。颠倒了公私定位,就会把个人利益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轻则“庸懒散”,得“上班病”,违反职业道德,重则损公肥私,贪赃枉法,堕落成为贪腐分子!

最后说分量。公与私的分量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克己”是约束自己的私心,“奉公”是以公事为重。私心约束得越严,“奉公”之心就越重;“私”去得越多,“政”就越清廉,古人所谓“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就是这个道理。公与私的分量又是用心体验的,“公道在心中”,公心重还是私心重,每个人心中都一清二楚,不是靠嘴巴辩护的;公心有多重公道就有多宽,私心有多重私欲就有多深。全党都以公心为重,克己奉公,党风自会清正,党的事业自会兴旺发达;“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耳”,实在是至理名言!

因此,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划清公私界限、摆正公私位置、权衡谁重谁轻的问题,道理并不深奥,关键看党性。党性强则公心重,党性弱则私心多。所以,廉洁从政的根本,还是增强党性修养!值得注意的是,新出台的准则共8条,281字,颇有似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言简意赅、易懂易记。革命战争年代,《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于统一全党全军行动,取得全国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期待新出台的准则也能像当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样,深入人心,严格执行,成为新时期从严治党,廉洁从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