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郑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牧歌小学让“牧童”快乐成长
柳林五小家长课堂精彩不断
纬五路二小举行爱心义卖
“中原历史文化宣讲团”走进纬三路小学
演化
顺序
一本专业阅读的好书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校园传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访荥阳市广武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徐一帆

本报记者 李 杨

她,是怀揣教育梦想坚守在农村教育一线的英语教师;她,也是整日为孩子疾病所累的一位普通母亲。面临两难的选择时,她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学生。“既然当初选择了人民教师这个梦想,我就要坚持到底,痴心不改!生活上再大的困难我克服,从教之路再辛苦,我也要走下去!”她,就是广武镇第二初级中学的教师徐一帆。

怀揣梦想登讲台

2011年,就读于商丘师范学院的徐一帆毕业了,她放弃了城市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2013年7月来到广武镇第二初级中学担任英语教师,怀揣着多年的梦想,带着一颗奉献的心,走上了为祖国培育英才的三尺讲台。

由于农村学校缺少英语教师,徐一帆一开始就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英语课程。初登讲台,缺乏经验的她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并探索着结合农村孩子的特点,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实行“活动化”教学法,把农家常用的锅碗瓢勺和一些蔬菜等实物搬上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独立理解教材的能力,让孩子们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环境。

徐一帆用爱心对待每一个学生,从不厚此薄彼、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她总是用微笑来鼓励他们。短短一年多时间,她就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教研标兵。

孩子出世遇波折

2014年下半年徐一帆荣升妈妈,儿子的出生给她带来了无比的快乐。可“天有不测风云”,三四个月后,她给孩子例行健康检查时,医生说孩子的肌张力很高,这样的孩子需要长期住院早期治疗,才能使孩子有一个正常的发育过程。这对徐一帆来说犹如五雷轰顶。“自己的孩子需要频繁地治疗,课堂上的孩子还期待着我啊!”面对这一人生抉择,徐一帆最后下定了决心:“这边是自己的亲生孩子,那边是家长们的亲生孩子,他们都是祖国的未来,我要付出一切,两边都必须对得起!这是作为母亲和人民教师的良心和责任!”

她义无反顾地坚持到学校上课,动员婆婆随她来到学校照顾儿子。该给儿子治病了,她带着孩子到医院找专家会诊,定期给孩子做康复训练,坚持给孩子进行电疗、输液、封针。该给学生上课了,她就恳请婆婆抱着病中的儿子到室外游玩,自己专注地走入课堂。就这样日复一日,历经春夏秋冬,一直到记者采访之时,她从未因为孩子有病耽误过一节课。

痴心不改树桃李

初次见到徐一帆,是在广武二中的英语组办公室。办公桌旁边的地上摆放着一把儿童座椅,一个两岁左右的小男孩半躺在上面,而孩子的母亲徐一帆正在办公桌前精心地备课。

当被问及她如此辛劳,有什么感触时,她说,作为一个母亲、作为一名教师,自己当然处于两难境地。可就在她陷入“要顾及儿子还是要顾及学生”的两难时,贾平凹的一句话坚定了她的信念——“百无聊赖何为教,一事无成怎做授”?徐一帆说,这句话告诉自己,既然当初选择了人民教师这个梦想,就要坚持到底,痴心不改!

虽肩负重担,但徐一帆在教学上从不落人之后。除了搞好自己分内的教学课程,她还承担了学校的金曲、金影、金剧英语社团的组织工作,坚持每周三的例行社团活动,她所辅导的英语歌曲大合唱,在上学期的迎元旦汇演中获得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我们是农村学校,各种条件都无法与城市相比。可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徐一帆在这里坚守岗位,也感染带动了一大批爱岗敬业、心系学生的老师,像张丽杰、张娟丽、徐小雨、刘莹……”该校校长禹念仁动情地说,“正是这些伟大的女性和他们身后默默支持教育事业的家人,为我们托起了广武二中的一片蓝天!”

《教育一线》栏目,讲述郑州一线教师自己的故事。栏目关注基层学校,深入一线教师的教育生活,致敬默默奉献在教育一线的平凡教师。如果您身边也有这样动人的故事,可以推荐给我们。

投稿邮箱:zzjyzk2016@163.com

联系电话:0371-56568185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