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际国内新闻 上一版3
布鲁塞尔连环袭击
已有9名嫌犯被捕
外交部∶一名中国公民
在布鲁塞尔恐袭中遇难
共绘充满活力的亚洲新愿景
郑州“救助+” 为困难群众撑起保障伞
叙利亚和谈告一段落
双方就12原则问题达成共识
国务院关注二手车交易:
5月底取消限制迁入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0326郑国土2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李克强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
共绘充满活力的亚洲新愿景

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4日电(记者 郝亚琳 陈二厚 宋振远)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4日上午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绘充满活力的亚洲新愿景》的主旨演讲。来自亚洲、欧洲、大洋洲等62个国家的2100多位政界、工商界的代表和智库学者参加开幕式。

李克强在演讲中指出,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发达经济体复苏低迷,新兴经济体走势分化,亚洲不少国家也面临较大困难。去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提出了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亚洲新未来的重要倡议。李克强就亚洲国家携手应对挑战提出几点看法:一是共同维护和平稳定。坚持睦邻友好、平等相待、和平共处,努力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夯实地区和平稳定的基石。二是共同推动经济增长。激发内生动力和活力,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反对贸易保护主义,采取更多的增长友好型政策,避免一些国家政策调整产生外溢效应。三是共同深化融合发展。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地区发展战略,支持互联互通和国际产能合作。四是共同促进开放包容。用好各类交流对话平台,拓展和深化人文交流,不断增强亚洲的凝聚力。五是共同激发创新活力。发挥人力资源这个亚洲最突出的优势,打造高素质劳动力大军和创新大军,使地区国家走上创新驱动发展、升级带动增长之路。

李克强阐述了中国经济形势。他说,当前世界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带来不利影响,国内深层次结构性矛盾凸显,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阵痛不可避免。但从整体看,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并出现新的积极变化;从走势看,产业升级步伐加快,消费和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的主要力量;从长远看,中国内需有空间、发展有韧性、创新有手段,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不回避困难。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李克强指出,面对当前形势,我们有足够的政策工具可以稳定经济运行和防范各类风险,今年要继续用市场化办法发行和使用专项建设基金。我们还要打造促进发展的持久动力。动力来自改革开放,我们将继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和财税金融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推出按市场化方式的债转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今年将择机推出“深港通”。动力来自调整结构。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提高实体经济竞争力;要积极发展新经济,大力培育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形成促进发展的“双引擎”。动力来自改善民生。要织密织牢就业、教育、医疗、养老、住房五大民生保障“安全网”。动力还来自亿万人民的活力和创造力,这将汇聚成无可比拟的发展力量,助推中国经济闯过各种难关,跃上新的台阶。

开幕式上,博鳌亚洲论坛理事长福田康夫致欢迎辞。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通邢、立陶宛总理布特克维丘斯、尼泊尔总理奥利、泰国总理巴育、印尼副总统卡拉、缅甸副总统赛茂康、哈萨克斯坦第一副总理萨金塔耶夫、韩国副总理柳一镐、俄罗斯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越南副总理范平明先后致辞。

杨晶、周小川出席开幕式。

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闭幕

据新华社海南博鳌3月25日电(记者 周慧敏 傅勇涛)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25日下午在海南博鳌落下帷幕。来自亚洲、欧洲、大洋洲等62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多位政界、工商界代表和智库学者云集博鳌,为亚洲与世界发展新愿景贡献智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本届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绘充满活力的亚洲新愿景》的主旨演讲。

本届年会以“亚洲新未来:新活力与新愿景”为主题,设置了88场讨论,包括1场开幕大会、51场分论坛、15场圆桌会议、5场主题餐会、10场对话创业者和6场电视辩论。94位国际组织负责人和部长级官员,1122位中外企业家代表,以及世界500强企业的200多位高管参会。

论坛秘书长周文重说,本届年会聚焦互联网金融、共享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人工智能、众筹等五大热门话题,来自各界的嘉宾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讨论,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寻找答案,使得亚洲的经济更加活起来。

另据周文重介绍,今年5月24日至26日,博鳌亚洲论坛将与哈萨克斯坦的阿斯塔纳经济论坛共同主办“丝路国家论坛暨博鳌亚洲论坛能源资源与可持续发展会议”,重点讨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问题。届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政府官员、企业家和学者将参与探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