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博古斋
掌故
新书架
绿城杂俎
随笔
散文
lh635
lh63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散文

春访桃花潭

王剑

正在水冬镇那条青石板和鹅卵石铺成的巷子里走着,桃花潭突然从唐诗里跳出来,拦住了我们的去路。

从踏歌古岸的窗口望去,桃花潭碧波潋滟,风姿绰约。对岸,两座相连的山岗赫然在目,北面的叫垒玉墩,南面的叫彩虹岗。山岗临江的一面,岩石裸露,千姿百态,颇为壮观。垒玉墩上有桃数株,灼灼其华,倒映在深得发绿的潭水中,灿然若霞。“千尺潭光九里烟,桃花如雨柳如绵。”目光朦胧中,我似乎看见李白驾一只轻舟,从青弋江上迤逦而来。

李白来泾县,一是为赴汪伦之约,二是为消心中之愁。在唐代,李白是一个很会发愁的诗人。杯中多少酒,他就有多少愁。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李白53岁。早年他仗剑出川,踌躇满志,然而在政治漩涡里几番挣扎,竟然“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天天独坐在敬亭山上,吟诵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诗句,为自己疼痛的内心疗伤。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汪伦情真意切的邀请,让落魄的李白心有所动。他决定来泾县,找一找心中的“桃花源”。

泾县真的有“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吗?没有。泾县有的只是汪伦的真情。汪伦对李白非常热情,宴席很豪奢,不但有美酒珍馐,还有歌舞佐酒,而且通宵达旦:“我来感意气,槌熙列珍肴”,“永夜达五更,吴俞送琼杯。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李白在此盘桓数日,与汪伦诗酒唱和,流连忘返。临走时汪伦赠给李白八匹马,十匹官锦,并率族人踏歌送行。

李白十分感动。在唐代,李白常常为别人的真情而感动。当时宣州城里有一个酿酒的老头,姓纪,人称“纪叟”,他酿的酒俗名叫作“老春”。李白生性爱酒,也很喜欢喝他的酒。一个善酿,一个善饮,二人就是这么点交情。后来有一天,纪叟死了,李白很伤感,就写了一首诗给他。“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尽管寥寥二十个字,却是对一个普通老人的最真诚而朴素的悼念。再看一首:“我宿五松下,即了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得餐。”面对一碗米饭,面对五松山下老妇人荀媪的一个跪进,李白竟然止不住内心的歉疚和感激,而竟然“不能餐”了。

现在,李白禁不住又感动了。为春意盎然的泾县,为盛情款待自己并踏歌送行的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我想,李白写这首诗时,一定是流了眼泪的。他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只能用真诚回报真诚。在皖南的青弋江边,在那个春日的午后,唐代的两个真诚的人,共同完成了一首千古绝唱。

“古渡依山岸,空潭忆落霞。飘零逐客地,黯淡故人家。行静移舟晚,风寒送日斜。至今轻薄水,不敢问桃花。”如今,一千多年的风雨过去了,一代名士汪伦,依然安睡在彩虹岗上的草丛里。

陪伴他的除了夕阳的余晖,还有一首唐诗,以及永远清澈的桃花潭。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